被莊英堯形容為中流砥柱的二哥莊英烈,1986年在雲林二崙另蓋5,000坪廠房,陸續買進自動化機器,因應市場需求增加豆麥醬油產量,當時黑豆醬油產值占30%,豆麥已占70%。
台灣醬油有夠威 吸資世界500強企業投資數億元

沒有上演鄉土劇常見的分家爭權,莊家兄弟為家業團結分工。二哥莊英烈接下董事長,家中男生排行第3的莊英堯待在台北營業所,負責全省經銷業務,弟弟莊英志留在西螺本廠,管理廠務,另外4個姐妹則分別出嫁,不參與管理。
2003年,莊英堯在廣州出差時,突然接到噩耗,「我二哥下午吃飽出去散步,突然倒下,血壓高,腦溢血,那時候因為蓋工廠太忙。」再次面臨親人離世,莊英堯仍不在家人身邊,他輕嘆:「這都是很突然的變化…」

接任董事長時,莊英堯已56歲,兒子莊偉中在美國念MBA剛畢業,正準備進Panasonic日本總部上班。因為父親一通電話,莊偉中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他說:「爸爸沒有特別叫我回來,但我感覺到他需要協助,本來想說回來幫忙半年,結果做到現在。」他與伯父莊英烈的兒子莊偉民,皆任職副總經理。
莊英堯聽了,忍不住吐槽兒子,「6月畢業,9月才回來,金賀膽!還在那邊𨑨迌2個月。」莊英堯著急不是沒道理,當時丸莊遇到一大困境,認識丸莊的多是中高齡消費者,且產品定位不夠明確,難以打進台北大賣場和量販店的通路。

莊英堯認為,二哥生前雖花幾千萬元買了豆麥醬油製作設備,但若主打豆麥醬油,「強手太多,不好競爭,不如做我們的強項黑豆醬油。那個年代黑豆醬油的地位沒有現在這麼好,已經被豆麥式醬油排擠到邊邊。」他大膽提高黑豆醬油的產量,讓產值提升到55%,也加強宣傳黑豆醬油的文化、釀造技術和營養價值,還在臺灣博物館舉辦臺灣醬油產業特展。
2008年,仍保留部分製程的西螺老家,莊英堯將其轉型成觀光工廠,推廣黑豆醬油的文化,「算是保留我們對根的感情,這裡才有歷史的味道。」遊客可體驗做醬油、蔭豉仔之外,古意十足的場景還提供電視台劇組拍戲,更連帶帶動西螺老街的觀光人潮。
隨著養生觀念興起,黑豆醬油漸受重視,莊英堯很驕傲地說:「我敢講黑豆醬油現在在台灣醬油界的地位,是丸莊把它拉起來的,不會有人反駁。」莊偉中也更新包裝,提升品牌形象,主攻價位較高的百貨公司和精品超市,「丸莊進去以後,別家就陸續跟進,蜂擁而上了。」現也外銷到美國、澳洲和日本等國家。

父子同上戰場,成功轉型百年老品牌,意見不同時怎麼辦?莊英堯承認會噹兒子,他半開玩笑說:「有時候我會跟他講,你以為現在你很厲害喔!事情應該要一起討論嘛。我們會吵架呀!怎麼辦?炒一炒就吃下去啊,哈哈。我們沒有隔夜仇啦,馬上就好了。」
今年丸莊與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合作,在中國泰州買地蓋醬油廠,占地4萬坪,投資總額3,000多萬美元,準備進攻中國市場。對於金額這麼大的投資,雖然由莊偉中提案、主導,莊英堯仍說,「這是我決定要做的,成敗我會負擔!」
這時我突然想起,攝影記者指導莊偉中,將手靠在父親身上拍照時,莊英堯順口說出一句:「這動作意思就是,我會讓你靠啦。」大男人不擅肉麻言詞,父愛卻是滿滿的,父親始終會當兒子最穩的靠山,如他父親當初疼他,嚴厲不失慈愛。
丸莊醬油
-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
- 電話:05-586-3666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