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神明的故事番外篇】落難神明廟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手雕的神像臉部生動,在光影中顯得栩栩如生。
手雕的神像臉部生動,在光影中顯得栩栩如生。
研究台灣民間信仰,撰寫《台灣人的神明》一書的董芳苑教授表示,在 1980年代大家樂的賭博氛圍中,為了求明牌,賭徒們無所不用其極,什麼神都拜。他回憶,當年在一間廖添丁廟,就有人帶來殘障的孩子,「先向廖添丁神明請示,之後放孩子在地上滾,身體呈什麼樣子,猜出數字,9或8,就是這樣亂弄的,非常不人道。」為了明牌,賭徒們找了所有的神,最普遍最容易找到的神,是土地公,也因此土地公最容易落難。
落難神明聚集,就成了廟。有些神明被丟在河裡。
好心的漁民撈起了,不忍神明繼續漂流,就蓋了棚子,供奉這些神明,時間久了,信眾多了,就成了廟。例如台北市士林區三腳渡碼頭的「天德宮」即是如此。這間廟位於行水區,行水區禁止建築,因此屬於違建,當年的信眾於是將神明放在四輪車上,成了四輪廟,警察來了就跑,後來漁民集體捐獻,蓋了「升降土地公廟」,當水位高時,這間廟也會升高,現被水利處列為裝置藝術。
2尊落難的土地婆,因為被丟入海裡,受浪與礁石撞擊,顯得破損不堪,亦可看出人為破壞的刀痕,以及火燒的顏色。
董芳苑說,台灣的民間信仰來自屍體崇拜,形成萬應公,屬於偏陰的神明,例如北部較熱門的十八王公,就是最原始的落難神明。董芳苑表示,在神學系統中,東方是化生說、多神論,對於英雄的崇拜,讓小說人物也能成為神,例如廖添丁、濟公,甚至連蔣介石也能成為神明。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