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現實,脫貧則是支撐謝榮輝在異鄉打拚的動力。生長在貢寮偏鄉小漁村的他是礦工之子,「父母輩必須很辛苦的工作,才能讓我受教育。」黃登士笑說:「鄉下小孩想得不會太多,16、17歲時我們坐在海邊的石頭上望著星空,夢想著未來能賺錢、開JAGUAR。」
【廢材變黃金】那些年他們一起做的老闆夢 40年後竟成真

巡視產線的過程中,謝榮輝遇到泰國員工,立刻切換流利泰語,在他身旁協助解說的二巨頭總經理黃登士與銷售長李木文,分別是謝榮輝的小學與大學同學,3人從學生時代就夢想闖出一番事業。謝榮輝笑說:「希望哪一天可以在台灣的電話簿黃頁上,有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成大土木系畢業後,謝榮輝曾短暫投入建築業,之後被派往泰國興建五金廠,因此看見貿易商機,他邀黃登士同赴曼谷販售電腦主機板;1991年遇波灣戰爭引發泰國經濟緊縮,2人燒光向家中長輩借的300萬元,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黯然返台。
不願放棄夢想,謝榮輝在家人支持下,在高雄彌陀租了廢棄牛棚生產木棧板,「我帶著2個工人下去釘棧板、開堆高機、開卡車送貨、叫貨、接單、跑客人通通一手包辦,爸媽、老婆下班也來幫忙。」

靠著替客戶計算應力(指材料可承受之重力)節省成本,謝榮輝經營的標準木棧板第5年營收可達8,000萬元。然而,好不容易拚出一點成績,一場意外卻帶走了謝榮輝的母親,那年他才33歲,還有2個妹妹,照顧家庭的重擔全落在他身上。
「台灣曾是夾板王國,隨著東南亞熱帶雨林禁伐,很多木業前輩紛紛結束營業。」因生意所需,謝榮輝數次前往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找原料,意外在泰國南部發現源源不絕的橡膠木。比起傳統高價木源,橡膠木因樹徑較細,並非主流木材,當地將其視為農作物,超過採膠年限即砍伐淘汰,反而有量大低價優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