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自動化塑合板產線投資金額高達15億元,謝榮輝花3年才湊足資金,還得用最省錢拼裝法蓋產線,「當地買的鐵材不算,光設備本身從國外進口就將近500個40呎貨櫃,再加上土木工程,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挑戰。」2008年9月產線完工,卻遇上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
【廢材變黃金】年收30億的公司 交際費不到3萬元

2003年,綠河躋身泰國最大橡膠實木出口台商,但謝榮輝仍不以此自滿。為從勞力密集的實木產業升級製造塑合板,他花2年赴西歐考察,舉凡物理、化學、電控、設備、樹木製程都必須學習全新know-how,自嘲:「比念博士班還辛苦!」

金融市場資金急速萎縮,本來銀行談好的資源也開始出問題,但對綠河來說,此時若停下腳步,公司立刻面臨倒閉危機。「過去不知道爬了幾座山,已經精疲力盡了,旁邊可以支持你的夥伴逐漸信心瓦解,可是前面山更高!」謝榮輝以此形容當時的心境,身為公司領導人,他沒有悲觀權利,唯一信念是領導員工克服難關。
當年年底,謝榮輝與李木文兵分2路,一人從廣東、寧波、山東一路北上,另一人則從印尼、馬來西亞,最後雙雙飛到韓國會合,一起拜訪客戶,幾天內2人從35度的南島國家到零下9度的北國,李木文回憶:「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拿訂單,不能讓工廠停工!」

天助自助者,2009年因市場需求短缺,導致原料降價逾5成,手上握有訂單的綠河反而成東南亞唯二未停產產線,逆勢獲利。
更讓謝榮輝窩心的是,同事們願意減薪共體時艱;有會計師赴綠河查帳,發現公司一年交際費不到3萬元,直呼不可思議,謝榮輝倒是一臉稀鬆平常,指著門口一整排名車,他說:「想開好車沒問題,買車、油錢通通自己付,我們從上到下都是這樣要求自己。」律己甚嚴的他,卻在得知同事父喪時,私下提撥數十萬元急難金,雪中送炭。

近年中國大陸推出住宅精裝修規定,預售屋得附帶櫥櫃等訂製家具,導致塑合板需求大增,然而當地環保審查越趨嚴格,前年底淘汰960條塑合板產線,產量減少1,630萬立方米,訂單紛紛轉向亞洲,成為謝榮輝眼中的潛在大利多。他直言:「誰掌握材料誰就是King。」去年中,第2條產線正式量產,年產量可達66萬立方米。
因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李木文戲稱:「只要長得像板子就能賣錢!」董里府的第3條產線投資規模達30億元,將打造亞洲最長的熱壓機設備,預計明年第4季可量產,年產值可達50萬立方米,屆時將成亞洲最大塑合廠。

或許是籌資壓力大,謝榮輝3句不離資本市場,甚至不自覺多次脫口而出:「這對我們的股價、EPS沒有幫助。」有媒體暗示泰國合艾好山好水好無聊,他毫不猶豫反擊:「以生活的角度這邊確實幾近無聊,但如果以我的產業,這是最好的創業舞台。」
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回首這一路,最讓謝榮輝自豪的是團隊的每一分子都不輕易滿足 於舒適圈,不輕易表露情緒的他說:「我們認命、接受、刻苦、向前走,這樣的情節背後是不是有一點略帶淒美?日本人說這是sakura(櫻花)的精神!」下一秒意識到可能太過煽情,他又揮揮手大喊:「太感性就卡掉喔!」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