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材變黃金番外篇】有了橡膠木 泰國人人都是小老闆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橡膠木是泰國重要的經濟作物,膠水又被稱為「液態白金」。
橡膠木是泰國重要的經濟作物,膠水又被稱為「液態白金」。
橡膠木是泰國重要的經濟作物,靠橡膠過活的從業人口至少600萬人,栽植1棵橡膠木,第7年開始天天可採收膠水,以1位成年女性來說,1個月光採膠水就能有2~3萬元泰銖收入(台幣約1.84~2.76萬元),相當於當地公務員月薪,套句綠河總經理黃登士的說法,有了橡膠木,人人都是小老闆。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佔全球的79%,有70%的橡膠樹都是種在泰國南部,達19200平方公里,膠水又被稱為「液態白金」,是生產手套、保險套、塑合板的重要原料,為泰國南部家庭帶來可觀收入,平均每戶每年達22萬2000泰銖,比泰國家庭整體的年平均收入高出30%。
黃登士說:「這裡很多人家裡都有種橡膠樹,他們自己就是小老闆,靠割膠就能溫飽。」綠河剛到泰國南部時,黃登士曾因員工未達預期目標破口罵人,隔天員工就因不甘受氣、憤而離職。
膠農將採集的膠水運到集中站販售。
本刊訪問當地1位女膠農,她表示從小看父母割膠,耳濡目染下自然學會,12歲就能獨立採膠,因膠水遇到太陽會乾掉,採膠必須在凌晨進行,割橡膠木須小心拿捏劃開樹皮的深度,避免過深導致樹木受傷,之後用碗慢慢等膠水一滴一滴流出,清晨5、6點太陽升起前就要把膠水收集完畢。
回收站會用微波爐把橡膠液的水分蒸乾,才是真正可交易的膠水重量。
過去原生種橡膠木1公斤膠水得採集約50棵橡膠樹,改良後10棵即可採到1公斤膠水,每個地區都有專屬膠水集中站,集中站類似會員制,不會收陌生人的膠水,在綠河塑合板2廠的附近就有1個中型回收站,回收站會微波爐將水分蒸乾,計算純膠水比例含量,若天氣好1天可收7800公斤膠水,去除水分後的重量約2500公斤。
因膠水遇太陽會乾涸,膠農必須在半夜採膠。
至於超過25年採膠年限的橡膠樹,也可賣給綠河等實木、塑合板製造商,1萊(泰國面積單位,約合0.16公頃)橡膠木售價大約可賣5萬元泰銖(台幣約4.6萬元),對當地交農來說,也像是不無小補的退休金概念。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