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探索花卉入菜的可能,意指我們願意學習認識更多植物及食材。
【餐盤上的燦爛之美】這些大廚以花入菜無極限(下)
土壤、植物紀錄下過去一年的風土變化。主廚們發現了花卉挾帶的氣候訊息及氣味的變化,他們跟著農人採集、種植,從捕捉風味到堆疊組合,發掘繽紛花卉食材,也為料理帶來更多滋味。
吃花,不只是風雅之事,也是實踐不時不食精神和展現對大地的敬意。
「當人們願意食用多樣性食材時,耕種的人就不會單一地只種植特定作物,長期下來對環境都更友善。」MUME主廚林泉指出,不只北歐國家的米其林餐廳帶動了這樣的風潮,位在熱帶區域的東南亞國家也有吃花的飲食歷史,「世界各國都有在野外採集和吃花、吃野菜的飲食文化,台灣也應該建立及紀錄自己的經驗。」
「只是,花卉很脆弱 ,要小心翼翼對待她,是耗損率很高食材,保存期限又短,是相對成本高又不容易處理的食材。」林泉強調:「使用花卉入菜,不只是因為她漂亮,主要是希望能堆疊出理想的風味。」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