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買癌症險】標靶藥物自費年燒上百萬元 讓人安心治病的保單是...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治療新技術日新月異,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像是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微創手術等多需自費。
治療新技術日新月異,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像是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微創手術等多需自費。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2015年國人初次診斷罹癌人數共10萬5156人,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儘管國人對癌症篩檢的意識已提高,每年仍有4萬多人被癌症奪走生命。
癌症固然可怕,但非不治之症,「癌症醫學不斷有新技術出現,像是微創手術、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基因檢測及癌症新藥等,不僅讓住院天數變少,治療精準度提高,更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產生,可是多數是自費項目,動輒數千至數十萬元。」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形容,抗癌是一場戰爭,而治療癌症的花費是筆可觀負擔。
尤其標靶藥物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雖然健保給付納入多款標靶藥物,但仍屬條件給付,例如治療乳癌的賀癌平(Herceptin),年花費約70~80萬元,而病況如果是腋下淋巴結沒有轉移的早期乳癌,健保不給付,另一款同樣治療乳癌的賀疾妥(Perjeta)則是自費,治療1年恐需150萬元。
「近幾年針對肺癌、膀胱癌、黑色素細胞癌(皮膚癌)很夯的免疫療法,1次療程約3週打1針,1針約12萬元,1年要價近200萬元,但健保不給付。」熊佩韋談到,儘管治療花費高,但病患在能力範圍內都會想捉住治癒的機會。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指出,新治療技術讓住院天數、併發症減少,費用卻也相對提高。
其實不少民眾都懂得透過保險轉嫁罹癌的經濟風險,但該怎麼保?統一保經業務經理陳芳琪表示,罹癌一方面醫療支出接踵而來,另一方面暫離職場養病,收入中斷,「如果確診罹癌,保單能一次給付至少100萬元保險金最好用!保戶可以自由運用在標靶藥物、聘請看護或購買營養品。」
近來由於昂貴的新療法日新月異,讓有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備受青睞,這類保單的特色是,經醫師確診罹癌即可獲得一筆保險給付,有的商品針對這筆保險金,又區分「初次罹患原位癌或低侵襲性癌症」(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及「初次罹患癌症」2類,理賠各以1次為限,因此保戶在確診初期就有一筆錢能安心抗癌。
若保戶確診罹患原位癌,保險公司會先給付保額10%或15%的保險金,之後保單仍有效,日後若罹患屬惡性腫瘤的癌症,則再給付一筆保額。目前產壽險公司皆有賣這類保單,優點是保費便宜,缺點是多屬1年期、附約、有續保年齡上限,且多數商品最高保額僅50、60萬元,民眾仍需評估額度是否足夠。
民眾投保癌症險,要確認給付內容,也要評估額度是否足夠。
陳芳琪表示,「若考量預算投保定期型要留意,萬一癌症在高齡時找上身,此時正需要保障,但1年1約的定期型商品採自然費率,保費會隨年齡增加而變貴,且有續保年齡限制,例如只續保至70歲為止,因此建議最好挑保證續保的商品,或是在經濟能力提高後、尚無體況時,以終身型商品增加保障額度。」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