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市場急凍,陳斐娟卻才剛買進人生第1間房,「你能想像嗎?當時位於信義安和路段,7、8坪小套房,買進價一坪50萬元,馬上跌至30幾萬元。」反觀周遭的標準房,跌幅頂多1成,陳斐娟內心雖焦急,不過她咬牙選擇出租,好不容易5年後,這間小套房以1,000萬元賣出。
【財經主播投資術】第一次買房就遇金融風暴 阿娟解套的方法是…

金融危機人人害怕,但懂得在谷底抓住機會的人,就會變贏家。節目主持人陳斐娟也曾親身經歷全球金融風暴,不過在人人選擇認賠出場時,她反而更加理性,透過敏銳的觀察讓自己全身而退。
「小套房很像股票市場裡的融資,漲跌幅度大。相對來說,3房以上,尤其是豪宅市場,就像是法人,口袋比褲管還長,遇到市場利空時,較不會產生不理性的賣壓。」陳斐娟做出巧妙的類比。
買進第1間房後,陳斐娟坦言,就像買了第1張股票之後,才真正開始認真研究房地產。四處拜師請益之外,她看房看得積極,就連2003年台灣SARS疫情爆發,當時房地產慘到所有預售中心,接待人員比客人多,還是沒有澆熄她看房的熱情,因為她要培養對房地產的「感覺」。
「當時的房產市場像下墜的刀子,不知道會摔到什麼地方去。」但隔年,當陳斐娟發現房價沒有再繼續往下跌,同時她計算租金投報率與貸款利率間有超過3%的空間,「買點出現!」所以她不猶豫的在內湖重畫區下訂1間預售屋,並以第1間小套房收的租金,支付第2間房的貸款。而這間當時買價1坪約24萬元、總坪數50坪的大3房,如今1坪漲至超過60萬元。
不過陳斐娟提醒,預售屋雖然能夠拉長付款期間,減輕負擔,但因為房價多半會以未來2年看漲的價格來賣,所以買進價比一般新成屋要來得高,只適合在市場多頭時投資。
至於她的第3次投資經驗,是買進交通便利的捷運木柵共構宅30幾坪預售屋,「那年我在政大就讀EMBA,2008年總統馬英九就任,『馬上好』的氣氛熱烈,但金融海嘯卻讓我『馬上套』。」
陳斐娟苦笑說,當時已支付了100多萬元的款項,「很多人怕到選擇認賠出場。」但她分析,從木柵坐捷運到信義計畫區極為方便,房價卻是信義區的1/3,看好該房子的生活機能及後有河濱公園的大環境,因此她不受市場的恐慌拋售氣氛影響持有意願。當時買進價1坪約40萬元,6年後以1坪60多萬元賣出,又是一次豐厚的進帳。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