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醫生番外篇】用喜劇說一個悲劇的故事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馬照琪的小丑叫「叮咚」,只要裝扮成叮咚,馬照琪就像是卸下所有武裝,毫不在乎自己出糗,但也因此感動觀眾。
馬照琪的小丑叫「叮咚」,只要裝扮成叮咚,馬照琪就像是卸下所有武裝,毫不在乎自己出糗,但也因此感動觀眾。
去年,沙丁龐客劇團演出《再一次,美麗人生》,故事描述阿嬤過世了,小丑家族的成員如何走過這一段路。馬照琪記得,在大夥兒還在討論要做什麼主題時,幾乎每位演員剛好都經歷了親人離世,「大家對這個主題好有感觸,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戲。」《再一次,美麗人生》是一個講述生老病死的「喜劇」,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一個學會「笑著說再見」的故事。
再回溯12年前,沙丁龐客劇團當初的創團作品《在世界的房間》,取材自法國小說《最後十二天的生命之旅》。馬照琪戴上紅鼻子,演出獨自住在病房中的重病小女孩。在小女孩的想像世界中,牛奶瓶會自己移動、盆栽會快速長高。但在想像世界之外,小女孩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心情,害怕、孤獨與絕望。在那場表演中,許多觀眾原本笑著笑著,最後就哭了。
沙丁龐客劇團創團作品是《在世界的房間》,馬照琪(左)戴上紅鼻子,演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小女孩。(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在這兩部經典作品中,小丑演出的是喜劇,但故事其實都像是悲劇。對此,馬照琪也有自己的解讀:「我覺得喜劇跟悲劇是同樣一件事,只是用不同的角度去談論同樣一件事。對我來說,喜劇必須有一個很重的東西在它後面,這個表演才會有它感動人的力量。」
馬照琪也認為,喜劇演員必須有很敏銳的觀察力,是很好的聆聽者與觀察者,也是一個針貶者,他必須要能夠看到當代社會的現象與問題,講述那些確切存在於生命中的幽微情感,不見得要給答案,但可以讓大家看到這個問題,「好的喜劇演員,不能只看到表面,要看到最核心的精神,然後用最誠實、最人性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把笑聲與歡樂傳遞給觀眾。」
沙丁龐客劇團去年首演《再一次,美麗人生》,故事描述阿嬤的離開,將小丑家族的成員聚集在一起。以小丑幽默喜劇,談論生死問題,帶領觀眾學著笑著說再見。(沙丁龐客劇團提供)
我想起沙丁龐客劇團曾寫下的一句話:「小丑使人心安。因為他提醒了我們人生是不完美的。」或許正因為那個「不完美」,精采的小丑表演,才能讓人捧腹大笑,卻又同時感動落淚。
馬照琪也是這樣的,她曾經對自己要求嚴格、追求完美形象,卻在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重重摔了跤,她用力演出想像中的小丑,面對的卻是一片冷寂的觀眾。直到她豁出去,在舞台上不顧一切,「我那時候就是放棄了,真的就是已經放棄了,就幫主持人翻譯吧,就算沒人聽得懂中文。我還加碼演出,用沒人聽得懂的中文講笑話,帶動作帶表情,反正沒人聽得懂……就自得其樂吧!」
也是那個時候,全場60、70個人大笑了,笑聲震撼了台上的馬照琪。「因為小丑很誠實,必須完全放掉防衛心,那個是需要勇氣的。當我們看到台上有人願意這樣卸下武裝,赤裸裸地呈現自己的各種好笑與失敗,觀眾一定會被感動到的,也會在小丑身上,看到自己的樣子。當看到小丑在台上誠實卸下自己的心防,觀眾也會做出相同的反應,卸下自己的心防。這是人跟人最深層的連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