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之後,我從台北轉道香港飛往以色列,從赤臘角機場起飛的國泰班機,12小時之後穩穩降落在濱臨東地中海的特拉維夫,入眼是地中海常見的蔚藍與蓊鬱綠意。
【以色列三城記】闖入耶路撒冷迷宮 聽宗教聖地的各自表述

作為國際新聞常客的以色列,其實是個開車3個多小時就可貫穿南北的小國。我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再到死海,短短200公里路程,地貌便由海港、山城變化至鹽湖與沙漠,簡直是3個不同的世界。
雙腳真實踏在這塊土地上,才能理解人們的衝突不過是掙扎求生的手段,這些都是國際新聞沒說的事,也是旅行之必要。
我們自特拉維夫東南方的本古里安機場(Ben Gurion)搭車往內陸前進,車窗外的景色從地中海式的藍與綠,漸漸變成黃土與石塊,行過69公里後,耶路撒冷的石牆巍峨現身眼前,這裡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徒的共同聖地,宗教氣氛濃厚、民族組成複雜,跟自由奔放的特拉維夫相比,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這種民族與宗教間的差異,在耶路撒冷不只是意識形態之別,而是切實存在於每個人生活當中,我的導遊丹娜說,阿拉伯人的休息日是週五;猶太人把週五的日落之後到週六日落前的時間,訂為安息日;基督徒則是在週日休息。








耶路撒冷老城中的區域,嚴格遵循各自的規則生活,其中以傳統猶太人的戒律最多,逢安息日必須穿戴整齊去教堂,什麼事都不能做,就連麥當勞都得妥協,另闢區域供應名為「Kosher」的猶太律例食物。
身為猶太教徒且茹素的丹娜,給我們一個很淺顯易懂的解釋:猶太人可以吃牛肉漢堡,但不能吃起士漢堡,因為戒律規定,乳製品與肉不能同吃,也避免吃豬肉與貝殼類食物。











丹娜又教我如何區別包著頭巾的女性,頭巾包到頸前的是阿拉伯人,包到頸後的就是猶太人。我們進入老城猶太區這天正是猶太人的安息日,戴著黑色大禮帽的男士穿梭街道,目的地都是金頂清真寺下西側的「哭牆」,意喻悼念失去第二聖殿的悲傷,猶太人在「六日戰爭」之後搶回這片聖地,如今猶太人依舊男女有別地在哭牆下祈禱,牆縫中夾著的紙條,則滿載遠道而來遊客寫下的心願。







對聖經故事稍有瞭解的人,會覺得聖經中講述的一切都在眼前活生生出現,耶穌與十二門徒吃最後晚餐的地點,現在是一座空蕩蕩的建築,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專程到這裡圍成一圈手拉手祈禱,在旁觀看的我們,也不禁被那種虔誠的氛圍感染。
相傳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現在名為「聖墓教堂」,由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派、哥普特派、敘利亞派和阿比西尼亞派共管。教堂裡頭人聲沸騰,看熱鬧的觀光客很多,但一切儀式仍然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堂裡的「膏禮之石」,據說是耶穌身體從十字架取下時放的位置,許多教徒前來親吻跪拜。










我從聖經故事中走出來,穿過狹窄而四通八達的街道,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猶太人區域乾淨到幾乎一塵不染,大人遵循戒律行事,小孩也不例外,看到攝影記者舉起相機,便大聲喝叱:「安息日不能拍照。」原來在安息日裡,舉起相機拍照也被視為一種勞動,可惜我們無法照辦。
穿過門洞,繽紛色彩無聲地告訴我已經進入阿拉伯人聚集的區域,精緻的馬賽克拼貼燈飾、五顏六色的餐具、鮮亮粉紅的行李箱,處處洩漏市場的喧鬧氣息。整條街賣的全是一模一樣的商品,店員大都悠閒坐在店前,看到遊人經過便懶洋洋地招呼一聲,「願者上鉤」大約是他們做生意的最高宗旨。
有如一個放射狀大迷宮的老城市場,其實很適合挖寶,我在香料店東聞西嗅,入手一包綜合香料米,準備帶回台灣試味道,又在另一攤上發現猶太版的皮卡丘,原來以色列人也挺有幽默感的。












寫稿此時,偶爾可見新聞裡傳來以色列不時爆發的小衝突,可我回想在耶路撒冷老城裡感受到的寧謐祥和,也不似作偽,或許,回到上帝應許的奶與蜜之地建國以來,以色列人早就習慣披著強悍與冷靜的外衣,在衝突中求生存。
以色列旅遊資訊
- 簽證:台灣旅客持有效期6個月以上護照,可免簽證入境以色列。
- 匯率:以色列謝克爾(NIS)1元約可兌換8.5元新台幣。
- 時差:冬令時間慢台灣6小時,夏季慢台灣5小時。
- 氣溫:以色列1〜2月均溫約在攝氏5〜18度,春季均溫約16〜24度,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夏季氣溫有時會達40度,秋季則介於16〜40度。
- 航班:國泰航空自2017年3月26日開闢全新的香港至以色列航線,每週4班、9〜11月旺季時增為5班,皆使用全新的空中巴士A350-900超廣體客機,台灣旅客可從桃園搭機1.5小時至香港轉機,香港至以色列航程約12小時。查詢網址:www.cathaypacific.com。
- 交通:自Ben Gurion機場可搭巴士、火車或計程車至特拉維夫市中心,自特拉維夫可搭巴士或火車至死海與耶路撒冷,車程皆在2小時以內。
- 旅遊資訊:可上網new.goisrael.com查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