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巷串門子】快80歲的少年家 亮出3公分菜刀說故事會員專區美食旅遊老得伯坐在家門口雕磨菜刀,雖然高齡78歲,創作動力不輸年輕人。文 牟迎馨攝影葉琳喬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6.02 14: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台南創作旅遊手工旅行旅行台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這都是突然絞冷筍,就好像出竅一樣。」老得伯作勢打個冷顫,手上的刀刃耀出光芒。我盯著阿伯正在雕磨的小菜刀,只有3公分,簡直神乎其技。沒想到,蝸牛巷不只巷子小,連刀具都很迷你。 北巷是老地名,家門口掛著職人招牌。穿過台南的民生路,來到北街,一只復古招牌「老得木雕」抓住目光。年近8旬的老得伯蹲坐家門口,蜷駝著身子,手拿銼刀專注刨磨。「這一條小街有300多年歷史了,當年很繁華熱鬧。」他健談聊起老街故事,嗓門中氣十足。院子裡的掛牌記錄老得伯不同時期的職業。老得伯,本名張聖矕,他的江湖故事絲毫不輸老街。年輕時,他曾在日系化妝品牌蜜斯佛陀工作,退休後,「我跑去跟人家學賣豆漿,也去學做廟公,很新奇啊!」他笑說自己閒不住。精雕創作是無師自通,「這就好像出竅一樣,突然領悟到藝術方面,就像禪宗、密宗說的,悟到了。」他搔搔頭回應。一件件迷你菜刀維妙維肖。(300元起/個)台南人格外懂得吃,老得伯從生活出發,一股腦兒創作鍋灶、水瓢、杓子、鍋鏟、菜刀,以黑檀木、不鏽鋼為媒材。「木頭要跟著紋溝走,才會平順,白鐵線要包得密合服貼,這要功夫啊!」他聚精會神盯著指尖的作品,一件件袖珍廚具維妙維肖,細琢府城的飲食文化。手指大的圓鍬、方鏟,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少年家沒人要做,坐不住,做一支菜刀要3、4個鐘頭。」老得伯嘀咕想來學的年輕人都打退堂鼓,他緩緩摘下兩付老花眼鏡,眼珠子骨碌打量上門的旅人,露出頑童般神情。精雕作工細、耗眼力,老得伯每每戴著兩副老花眼鏡。家門口的水泥牆,也成了老頑童的畫板。「菜刀做久了也會膩,做一做無聊就畫圖吧!」老得伯率性說。他像是不受控的塗鴉客,恣意在灰牆噴上天空藍,拿起筆慢慢勾勒畫作,嘻哈手法與工筆畫風,沒有違和感,快活浮躍這一堵牆。不少作品是老得伯的旅行足跡,新化老街、神農街全縮影在一地。「神農街的老房子很漂亮,回來後,乾脆自己畫一間大一點的。」老得伯笑得合不攏嘴,畫裡寫照豁達自在的生活態度。老得伯笑說,雕久也會累,所以在牆上作畫。「天下無難事,人人都是天才。」老得伯指著畫作旁的註腳,這些或許是老生常談,字裡行間卻是阿伯的人生體悟,一輩子認真、踏實過日子。「充實多采多姿豐富人生!」他把當年蜜斯佛陀的廣告詞也寫在牆上,眼前這一幅人生畫卷,是巷仔內的迷人風景。老得木雕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段132巷13號電話:06-220-8228開放時間:11:00~17:00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