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年4月底勞保局統計資料顯示,除了雇主按月提繳6%新制勞退金之外,願意額外再參與自提的勞工有45萬餘人,平均提繳工資接近6萬5,000元,足見高所得族群算盤打得精。
【勞退自提】保證收益低 但為什麼精通投資術的他仍願意自提?

投資市場有榮枯,新制勞退金的收益率沒辦法年年創造高收益,但參與自提的「省稅」效果卻是年年做得到,尤其對高所得勞工而言,自提退休金的節稅效果最具吸引力!
「新制勞退金的保證收益雖然低(僅享有2年期定存利率),可是我的所得稅率很高啊!」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副總邱良弼就是願意自提的一員,「如果個人所得稅率適用12%,我很鼓勵參與自提,因為節稅效果相當於賺到12%,現在要在市場上找到年賺12%的商品很不容易啊!」身為基金經理人,對於這點他再清楚不過了。
邱良弼口中的節稅效果,就是勞工每月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免課所得稅,且若個人所得稅率越高,越能省下可觀的所得稅。
以40%稅率為例,每月自提6%最高是9,000元(自願提繳工資上限為15萬元),1年下來可提繳10萬8,000元至退休金個人專戶裡,而這筆金額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換句話說,就是免繳40%的所得稅,立刻年省4萬3,200元的稅金。

邱良弼談到,他早在勞退新制上路時,便將舊制年資結清所累積的幾十萬元退休金,全數轉入新制勞退金專戶,並按月自提薪資的6%,再加計雇主提繳的6%,他預估長期累積至退休時,屆時他的個人專戶會有400、500萬元。
這筆錢不光是想好怎麼存,邱良弼連怎麼領都規劃好了。由於新制勞退金屬於退職所得,須申報計入年度綜合所得課稅,但在定額免稅門檻內則免稅。「這筆錢一次領會超過定額免稅門檻,得繳一筆所得稅,但是我如果選擇月退,不會超過年領78萬1,000元的免稅門檻。」他敲敲計算機,將來月領勞退金對他較有利。
勞退自提節稅效果大
王先生是月入15萬元的高薪族,所得稅率適用20%;假設工作15年,合計雇主提繳6%、個人自提6%退休金,共累積376萬餘元的新制退休金和投資收益(年投報率2%計),60歲時可選擇一次領或領月退1萬6,464元至84歲止。
自提6%每年可省所得稅
15萬元×6%×12個月=10萬8,000元(這筆錢不計入年度綜合所得總額)
10萬8,000元×20%=2萬1,600元(年省所得稅金額)
請領免稅有撇步
一次領採3階段課稅:(依年資計算退職所得免稅門檻,18萬元和36萬2,000元為2017年度公告金額,會依物價水準調漲)
王先生年資15年、一次領376萬元退休金的課稅計算如下:
- 第1階段門檻18萬元×15年=270萬元(免稅)
- 第2階段門檻36.2萬元×15年=543萬元(半數課稅)
也就是說,若選一次領,其中270萬元免稅,但超過270萬元、小於543萬元部分須半數計入所得總額課稅(376萬元-270萬元/2=53萬元)。

領月退:(定額免稅門檻為年領78萬1,000元,低於此金額皆免稅)
王先生月退1萬6,464元退休金的課稅計算如下:
1萬6,464元 × 12個月 =19萬7,568元(<78萬1,000元,免稅)
結論:選月退較有利!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