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盯盤、講求基本面選股的林英權,對於追逐熱門股興趣不大,因為「股價怎麼上去,就會怎麼下來。浪頭上的股票就算現在再怎麼好,過了2、3年,同業競相擴廠、產能開出之後,股價一定會下來。」
【工程師財報選股】長期追蹤掌握股性 1年18%輕鬆賺

對於竹科工程師林英權來說,投資是一場耐力賽,與其三心二意,不如長期追蹤口袋名單,腳踏實地做研究,掌握上市公司的股性,才有機會穩當賺到價差和股利。
20多年來,在竹科工作的林英權看盡電子業一代拳王的起落,「台灣科技公司的複製能力太強,原本毛利高的產品,很快就會出現替代品,並且殺價競爭,優勢難以維持。」
來自小琉球貧苦家庭的林英權,台大畢業後,開始在竹科工作,碰上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領到優渥的員工配股。和大部分竹科人一樣,因為公司發股票,對投資越來越有興趣,因此開啟了投資之路。
「但剛開始蠻慘的,一味看報紙、聽消息,每天追高殺低,還買過上百元的光碟片大廠錸德,賠掉100、200萬元。」為了找出對的方法,林英權大量閱讀投資經典,研究技術指標,並從最熟悉的科技業做起。
歷經多次股市動盪,林英權領悟到,「錢四腳、人兩腳,如果在股市衝進衝出,一定追不上錢的腳步。」他說,投資是耐力賽,與其三心二意,不如長期追蹤口袋名單。
舉例來說,根據他長年的觀察,聯電股價就有一種習性可以掌握,「每年會落在12元至15元間,價差達20%至25%,加上每年配息0.5元,殖利率有4%以上。」看準聯電不錯的價差和股利,林英權每年進行區間操作,都能輕鬆賺到18%。「如果一直換股操作,等於每年從頭來過,很難看出股性,賠錢機率就會變高。」
面對台股最長萬點行情,林英權從5月開始減碼2成,原因是國際政治變數太多且不可控,包括美國總統川普、中美貿易戰等不安因素一再擾亂市場,「我現在比較保守一點,先觀望再說。」
林英權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69年(49歲)
- 現職:專業投資人、拍打養生達人、旅遊節目主持人
- 學歷:台大材料所、台大造船系
- 經歷:台積電工程師、聯詠產品經理
- 操作心法:掌握電子股的產業趨勢,從月營收年增率變化抓住龍頭公司的成長拐點,在週KD低檔區買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