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政府將施政目標放在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成為首要目標,而棚戶改造貨幣化則是做為房地產去庫存的手段。所謂的棚戶改造,基本上類似台灣的都更,這個政策其實實行已久,但在2015年,中國政府以現金補貼拆遷戶,並由人民銀行設置了抵押補充貸款來提供資金,才讓棚改貨幣化政策正式引爆。
【達觀股市】棚改漸進退場 基建類股堪憂

中國住建部在7月初表示:「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及時調整貨幣安置政策。」這也說明了,從2015年開始的這一輪棚戶改造政策即將要走入尾聲了。
這個做法讓拆遷戶從政府方面取得現金去購置市場上的成屋,掀起了中國3、4線城市房地產一股搶購潮,房價因此上漲。房價上漲後,吸引了許多投資客進入市場,形成了房價的上漲循環。
而這個時候,地產開發商積極進入市場搶地,地方政府也樂於拍賣土地增加財政收入。鋼鐵、水泥、玻璃與家電等房地產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雨露均霑。在過去的3年來,棚改成為支持中國房地產與相關產業的基礎。
建材類股 將陷低迷
然而,3、4線城市房價持續上漲,讓中國政府也開始擔憂是否會形成另一個泡沫。而對地方政府來說,隨著房價上漲,他們所需要提供的貨幣安置費用也越來越高,但資金是不可能無限量供應下去的,這些原因讓棚改貨幣化政策即將走入尾聲。
如果說棚改讓中國的房地產在過去3年走入了正向循環,那麼,當棚改逐漸退場,這樣的循環就會出現反轉。2017年中國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8.6%,較2016年的76.7%上升了1.9%,這是因為在過去3年房地產的上升期間,有許多開發商大幅舉債來購置土地興建房屋所致。
今年開始,許多房企債券陸續到期,加上棚改退場,房地產即將進入另一個週期,我們應當留意水泥、鋼鐵、玻璃等基礎建設族群,很可能會因此跟著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階段。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