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自2015年起開始進行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大量房屋由地產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移轉至一般居民手中。中國居民的槓桿率也因此在過去幾年大幅上升,目前在50%左右,雖然仍低於美國與日本的水準,但上升速度是比較快的。
【達觀股市】A股跌深反彈 惟中國風險未除

過去1週,全球股市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其中中國股市相較於今年年初高點已經修正逾20%,落入熊市。然而,就在中國官方媒體出面信心喊話、鼓勵收債轉股、做好微小企業金融服務之後,人民幣與中國股、債市同步反攻,台股也在上週五大漲作收。
然而,危機已經解除了嗎?
中國股市這一輪修正,除了近期貿易戰逐漸升溫的因素之外,其實內部結構性問題才是主因。
除了居民槓桿率上升之外,中國地方政府與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也居高不下,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會常聽到中國政府「去槓桿」這個政策目標的原因。
憂心硬著陸 慘遭拋售
而中國政府在近年也打破「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允許企業債務違約倒閉,藉以提升企業、金融體系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降低整體槓桿率,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來,會出現大量垃圾級債券違約的原因。
中國政府不願槓桿率再上升,中國企業與居民槓桿率也無法進一步上升,這讓中國的貨幣供給增速持續下探,其中M1年增率在今年2月已經低於M2年增率,這代表民間對於未來的投資意願是大幅降低的。
這樣的調整過程其實本來應做正面解讀,但遇上了美國升息與貿易戰問題,讓中國政府沒有辦法按既定的步調來做調整,金融市場擔憂這樣的調整會出現硬著陸,中國股市因此遭遇拋售。
而隨著美國通膨持續上升,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較去年上漲2%,這是6年來首次觸及聯準會2%的目標,全球資金緊縮還會持續。也因此,中國股市在這個價位雖然長期風險已經不高,但中國經濟風險仍未解除,投資人在持有中國相關資產時,仍應考慮短期風險與波動。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