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制服二】從紅桃牌到中美牌 他們在魚塭旁發跡會員專區財經理財1968年,台灣推行首次教革,公立學校的男學生以卡其服、褲為主,女學生多是白上衣搭藍色或黑色百褶裙。文 邱莞仁攝影陳俊銘影音何懿原陳岳威曾貴禎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9.13 10: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制服中美牌學生服台灣老店傳承紡織業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這段讓陳川山驕傲的歷史,得從64年前說起。陳川山的父親陳丁全,和蔡孟潔的父親蔡榮陽是當兵的同梯兄弟,退伍後,陳丁全靠養魚維生,蔡榮陽則是台南西區區公所的職員。後來2人在一位生產女用內衣的郭姓友人邀約下,決定進入成衣加工業,在台南創立新順發服裝公司。中美牌學生服第一代蔡榮陽的妻子黃金說,早年工廠設在魚塭旁,60年代才搬到金華路現址。陳川山還記得最早新順發生產的,其實是男用襯衫,「剛開始我們本來是做襯衫的,以前新順發一共有4個品牌,襯衫的牌子叫做紅桃牌、MOMO,後來才開始用中美牌為名。」1968年,台灣推行首次教育改革,除了私立學校外,公立學校統一制服款式,男生以卡其服、褲為主,女生多是白上衣搭藍色或黑色百褶裙,樣式統一、製作相對簡單,新順發後來便只生產學生服。因品質耐磨洗,中美牌學生服會向台南紡織購買「太子龍」牌的卡其布料,制服上也會掛上太子龍、中美牌的雙標籤。因為品質耐磨、耐洗、耐髒,當時大部分的成衣廠都會向台南紡織購買「太子龍」牌的布匹製作制服,而中美牌也不例外,不僅衣服上印有太子龍的防偽浮水印商標,每件制服也掛上太子龍、中美牌的雙標籤,且因為車縫品質佳,久而久之,中美牌學生服的知名度逐漸勝過公司本名「新順發」。相較於陳川山的侃侃而談,蔡孟潔顯得格外沉默,一見到鏡頭便快閃。原來,幾年前曾經有媒體以採訪老店的名義拍攝工廠,但報導最後卻是以「毒制服」為題呈現,吃過虧的蔡孟潔,這次說什麼也不願意受訪。他的母親、第一代蔡榮陽的妻子黃金在一旁補充:「古早說紡織成衣為『加工』,一開始我老公跟陳先生都是外行,2個人在很簡陋的魚塭旁開始學著做,一直到60年代,才搬到現在金華路的地址。」【義氣制服一】【義氣制服三】【義氣制服四】【義氣制服五】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