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兒子小時候養蛇,也沒關係。林青峰的形容是:「我爸爸很怕蛇,非常怕蛇,超級怕蛇的!」但還是縱容兒子做想做的事,「不要讓牠跑出來就好。」林青峰還記得,幼時的他經常吵著一個到西藥房談生意的業務叔叔幫買蛇類圖鑑,吵了幾次,那人真從高雄帶回來一本。他後來才知道,爸爸背後把那定價600元的書錢付了,「當時一個便當才25元。」偷養的蛇跑走了,也是父親包了6,000元紅包,贖回來。
【從動物星球來的前蛇王3】不想怎麼死最好 只想活著被動物包圍

一直要到說起父親,林青峰才難得展現對人類的濃厚情感。夫妻離異,一手養大4個孩子的單親爸爸,不只是沒有時間管小孩,其實也信任孩子,有自己的志趣。
喪親難平復 意志消沉
所以,來不及讓爸爸看見自己獲得專業認同,是他最大的遺憾。那時,他還在四處晃蕩,往山裡跑,逃避山下的家庭生活,逃避親友的關切。他說:「爸爸過世那年,我幾乎都不做事,整個人變得很消極,因為很難過嘛。也沒有去山上,也不想幹嘛。」
另一個無法忘懷的死亡事件,是三弟。跟他一樣愛動物的三弟林文信,8年前因為在海南島捕捉昆蟲,意外遭高壓電電死。
也算死得其所吧?我問他,會不會覺得有天因為山、因為動物而死,也不錯?但他不大想這些事,可能還覺得我把死亡想得太浪漫。他說:「用另一種方式去想,他被電死是因為去抓蟲,做著喜歡的事情而過世,好像很完美,可是活著的親人不會這樣想。」
結果,還是必須把「對人冷血」的標籤撕除才行。他愛動物,歸納不出理由,就算用著很多的愛在養蛇,也從不取名,「蛇就是蛇嘛。」我問他,覺得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在哪?他想了一下,好像我問了個蠢問題般說:「人跟動物?人也是動物啊。我在野外看這麼久了,人跟動物最不同的就是,動物很直接。人,你常常要去想他在想什麼,動物不會有這麼複雜的心情,牠不會想害你。」

但他明明在蘭嶼的山裡,被椰子蟹挾了一下,露出痛苦的表情。被龜殼花毒牙貫穿的手指關節,永遠不可能伸直了,他也辯護說:「這樣子其實不錯吔,拿相機比較穩。超穩的,你都不懂。」
觀念歧異大 不接外客
夜間觀測的隔天一早,我們又進了山。入山前,下起大雷雨,大家都很有準備地拿出雨衣穿上,一看就知道非生手。我問他:「為什麼不開放社團,讓想參加的人都能參加?」他說,曾有小孩拿石頭丟動物,拿棍子戳青蛙,屢勸不聽,他會叫小孩去罰站,「家長就說,動物有人重要嗎?」
對他來說,這也是個蠢問題。畢竟他都說了,家裡出現蟑螂也是不打的,牆上的螞蟻也是不管的。

後來,為了趕飛機,我們沒跟完愈加難走的行程,先他一步離開蘭嶼。這個以核廢料和飛魚被記住的小島,長年不斷與「現代化」拉鋸,卻仍留下了豐饒的天然景致與生態,某層面來說,跟每年花2個月在此長住的林青峰有點相似。
回到台北,我傳訊跟他確認行程,他回了,我便開玩笑說:「知道你們有順利下山,真是太好了。」他回我一個哈哈大笑的表情符號。
但,真的從山上下來了嗎?隔週,我們到林青峰台北的家拜訪,才發現根本離山很近。他說:「我想住在安靜點的地方,這裡靠山裡面,晚上都超安靜的。」而所謂的超安靜,竟然是:「晚上有貓頭鷹叫、飛鼠叫、十幾種青蛙叫。貓頭鷹可以叫整晚的啊,你睡在那邊,就覺得好舒服。」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