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上鉤4】苦戰日本對手33年 他用這招突圍打進歐洲專賣店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張良任(站立者)注重細節,每一款指標捲線器從設計到開發,他堅持全程參與。
張良任(站立者)注重細節,每一款指標捲線器從設計到開發,他堅持全程參與。
過去okuma海外銷售集中在歐洲代理經銷,始終切不進美國市場,「打品牌要花錢做行銷,美國是單一市場,經銷商若有辦法賣到全美,代表它已經夠大,它打自己的品牌就好,為什麼要幫okuma?」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沒有退路的張良任積極惡補英文,1995年設立美國分公司,2年後帶全家人移民,親自坐鎮指揮。
每分每秒都在和時間賽跑,他白天蒐集釣具店銷售反饋意見,晚上立刻和亞洲研發部門開會調整,「市場上對okuma的品牌印象是我們非常聽得進消費者意見,且從未停止改變與突破。」美國營收逐漸成長,但離獲利仍有段距離。張良任嘆口氣說:「原以為做到1.5億元營業額後可轉虧為盈,但美國幅員廣闊,品牌行銷、管理費用龐大,若一直燒錢,母公司財務遲早出問題。」
公事已經讓張良任疲於奔命,長子又出現適應問題,讓愛家的他十分自責。赴美第3年,大哥前往探視,他陪同拜訪事業有成的友人,對比自己的處境,不禁悲從中來。
男兒有淚不輕彈,張良任從未在家人、同事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他深吸口氣緩和情緒,故作輕鬆地說:「也沒這麼嚴重啦!我這種感傷時候是很少的,如果哥哥沒有來,基本上公司營收一直有在成長,我忙到沒時間想太多。」不放棄每一個可能的機會,移民第6年終於轉虧為盈。
想起赴美打天下的那段時間,公私蠟燭二頭燒,鐵漢不禁流下男兒淚。
全球釣具市場封閉,經營品牌更是持久戰,不少釣具店、釣魚人會有先入為主的品牌迷思,認為頂尖選手就是要拿SHIMANO釣具,張良任透露:「有台灣腳踏車大廠聽到okuma以小蝦米之姿,力搏日本變速器龍頭SHIMANO,直接勸我向對手求和,爭取OEM訂單。」但他一路走來的決心從未動搖。
家人是張良任(右)心中最柔軟的一塊,當年他帶著全家移民赴美,如今小兒子張鈞澤已加入公司,擔任社群行銷課課長。
有次義大利代理商帶張良任拜訪當地一家SHIMANO專賣店,「我當然想突圍,何況看到店裡有賣okuma魚竿,忍不住追問為何不願嘗試捲線器?才知道4年前店家曾經進貨,但即使主動向客人推薦,仍無人買單。」張良任原以為合作希望渺茫,但義大利代理商建議他買回4年前舊款產品,更換最新款高階捲線器,再給彼此一個機會。
張良任不與人為敵的個性,和代理商保持長期良好關係,魚幫水水幫魚。(寶熊漁具提供)
「理論上店家賣不掉也不關我們的事,但做品牌你很難置身事外,我的一貫態度就是承擔,與其被堆在倉庫10年賣不出去,我寧可認賠,換更新、更好的產品讓你去推銷。」與人為善的同理心,加上以退為進的十足耐性,讓okuma漸漸在全球市場樹立口碑。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