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項統計資料在過去也多次出現數據不一致的狀況,最主要的原因在於,ADP僅就私營部門,並根據整個月的實際薪資數據做統計;相對的,官方就業報告則是涵蓋私人與政府部門,同時僅將雙週有實際領薪的勞工認定為就業人口,所以二者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大幅差異,但整體趨勢仍然朝同方向變動。
【達觀股市】就業報告無虞 靜待美中談判結果

美國11月ADP新增就業人數為6.7萬人,不僅低於預期的15萬人,更是今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這讓市場懷疑美國就業狀況是否已經趨緩。但上週五的官方就業報告,卻扭轉了前述的想法,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26.6萬人,遠超過市場預期的18萬人。
從資本市場的走向來看,似乎認定了官方的非農就業數據是未來方向,包括美股出現了1%左右的漲幅,公債則是反向出現下跌走勢。
服務業穩定 就職創新高
從就業報告的細項來看,製造業的就業增加了5萬4千人,相較於前1個月減少了4萬3千人來說,是一個大幅度成長。但這並非是因為美中貿易戰讓製造業就業回到了美國,而是通用汽車罷工結束,汽車工人返回就業崗位的結果。所以整體製造業在下個月能否維持這麼好的表現,仍然是一個問號。
服務業的表現相對優異,新增就業人數是今年2月以來的新高水準,增加了20萬6千人,其中有7萬4千人是教育與醫療服務。在美國人口逐漸老化的過程中,應該會是就業市場最穩定的部分。
美國的就業市場短期內沒有太多疑慮,那麼,關鍵因素就落在美中貿易談判上。過去1、2個月來傳出了許多雜音,但在本週應該可以塵埃落定,因為12月15日就可以得到究竟要不要加徵關稅的答案。
以目前中國的官方說法來看,如果達成第1階段的貿易協議,美國應該要等比例取消已經加增的關稅。但對於美國總統川普來說,這樣的妥協會不會失去對中國施壓的力道,導致後續談判上的困難呢?
而如果川普不願意在這個條件上妥協,那在美國就業報告相當亮眼的情況下,藉由新一輪關稅來迫使中國就範,或許就會是川普口袋的選項之一。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