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缺什麼就去補什麼,學校是人脈的集中營,說實在讀書也是交朋友,交朋友也是在工作,我這邊學一點、那邊學一點,受益無窮。」頂著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管、模具雙碩士,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管博士學位,鄭鴻君自豪地說:「以現在做模具的同業來說,我的學歷最高,這行最大的困境是,很多師傅手藝雖好,但只會做不會賣,都會來找我幫忙。」
【你所不知道的頭家】黑手董仔下工變綠手指 雙碩土博士進修挖寶

鄭鴻君白天在模具與牙材2廠間奔波,下了班,還得挑燈夜戰寫博士論文,為準備論文口試犧牲睡眠,時間之於他,就像女人的乳溝,總是得擠了又擠,不知不覺走路快、開車快,連吃飯也是5分鐘解決。唯一可以讓急性子董仔放慢腳步的,恐怕只有模具廠旁的果園,夏天摘土芒果醃芒果青,冬天替芭樂套袋疏果,自栽水果送員工、客戶也成了他收買人心的甜蜜手段,黑手變身綠手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白天忙經營事業,下了班,他推掉不必要的應酬,把握時間修改論文、投稿學術期刊,三不五時跑回學校和教授切磋交流,「學校像大型圖書館,每個教授都是寶藏,充滿不同的idea,人要保持競爭力,就永遠不要跟學校脫節,產官學界聯手效益驚人。」即使只是去聽演講,短暫1、2個小時充電,變成鄭鴻君自我精進的動力。
「同學的身分是最沒有利害關係的,很多企業家讀MBA,大家從聊天中激盪火花,最後變成產業的結合。」鄭鴻君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奪得先機,從傳統模具跨界醫材,正是因為2005年一場演講,和北醫教授結緣合作,開啟轉型契機。

為了為惡補臨床專業,鄭鴻君47歲拜牙醫為師,週週通勤北上熬夜上課當學徒。他不以為苦地說:「牙醫師下診已9點10點,我10點到診所報到,上課到凌晨1、2點,人家牙醫師醫學院要念7年還要實習,我花這一點時間又算什麼呢!」唯獨下課後高鐵已收班,鄭鴻君只能搭客運,4個半小時車程一路從台北睡回岡山,擔心睡過站,還得拜託司機當鬧鐘,一下車正好天亮,洗把臉上工,一分鐘也不浪累。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