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客家美食」的老闆劉德興就說:「現代人沒做這麼多勞力,不需要這麼多鹽分,所以調味少油少鹽。」好比「梅干扣肉」,梅干菜一定要先泡再沖,把鹽味洗掉,豬五花肉傳統作法都是切成大方塊,因為客家俗語說:「不吃巧而吃飽」,但現在反其道而行,切成薄片、交錯堆疊,鋪上梅干菜再進蒸籠,出菜前倒扣入盤,色、香、味俱全,連顏值都有了。
台北老字號客家菜減油少鹽 依舊讓人惦惦吃三碗公飯

早期客家人因為不斷遷徙,每到一處都要辛勤開墾、新建家園,勞動量大,不時要補充體力,因此料理口味以鹹、肥、香、濃為主。隨著生活進步、健康意識抬頭,往都市開的客家餐廳也漸漸調整口味。




有個客家朋友告訴我,要知道一間客家餐廳功夫如何,點一盤「薑絲大腸」就能略知一二,火候拿捏不當,大腸可是韌得像橡皮筋,白醋、酸菜下得不足,酸勁就出不來。這家師傅炒出來的大腸爽脆易嚼,連著薑絲、豆芽、酸菜一起入口,酸溜開胃。


獨門研發的「吃不到臭豆腐」,上桌時見不到豆腐的形狀,但臭豆腐味可是鋪天蓋地而來,原來店家把臭豆腐切丁,再與油條碎、辣椒末、香菜一起爆炒,味道又臭又香,口感有軟有脆,儘管非客家經典菜,但誘使你多吃幾碗飯的宗旨不變。


廚房客家美食
-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20號
- 電話:02-2546-5186
-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 刷卡:可。收1成服務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