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為例,目前北自北海道,南到沖繩都已經有確診案例,同時,橫濱港外還有一艘鑽石公主號郵輪。而在新加坡的部分,則是出現了多起本土群聚感染案例。我在上週提到,面對傳染病時最大的問題不是恐慌,而是自滿。這個狀況在上述這些國家處理武漢肺炎時展露無疑。
【達觀股市】各國認真面對疫情 留意補償性消費動能

武漢肺炎在中國境內確診數量的增幅持續下降,湖北以外省分的降幅尤其明顯。但境外部分,正如同上週所說的,可能正要迎來爆發期。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都是如此。
然而,這些國家在發現事態嚴重之後,也終於開始認真面對武漢肺炎的問題。
例如日本首相安倍在面對網路傳出內閣總辭的壓力下表示:「我們將繼續毫不猶豫地確定和執行將要採取的措施,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1位。」日本檢疫的能量,將由每日檢查300次,提升到每日1,000次;而口罩產量也將擴大1倍,至每個月6億片。
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的是,在這些國家認真面對武漢肺炎的時候,確診人數一定會快速攀升。但這並不是需要恐慌的時刻,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效能與醫療體系,足以應對目前的傳染規模,只要他們認真地面對疫情。
財政刺激 受害反彈有望
回到台股部分,目前整體股價淨值比已經來到1.78倍,而就過去經驗來看,如果超過1.8倍,那麼指數再往上攻的空間就不大,更何況MSCI近期調降台股權重,並預計於月底生效,也會一定程度壓抑指數。
所以,投資人現階段或許可以關注的是中小型股。電商概念股短期內雖仍有空間,但本益比已經相對偏高;而在各國政府接下來將會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之下,之前的疫情受害股或許反有表現機會,例如觀光股。
就過去SARS的經驗來看,在疫情結束之後往往會有「補償性消費」的情況出現,也就是現階段取消的消費,可能會遞延到第三季或第四季。而財務體質良好,能夠存活到疫情結束後的業者,會是那最後的贏家。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