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黑色三月 我們已經在衰退中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疫情發展讓企業陷入泥沼,近期信評公司開始調降美企業信用評等,例如波音。(翻攝波音臉書)
疫情發展讓企業陷入泥沼,近期信評公司開始調降美企業信用評等,例如波音。(翻攝波音臉書)
經過3月第二週將近10%的跌幅之後,美國股市迎來了更黑暗的一週。上週美股三大指數跌幅都超過二位數,而這樣的走勢更是拖累台股,一度下跌超過千點,最後是在金管會與國安基金的共同救市策略下,才讓台股在上週五拉出長紅。

公司債告危 恐釀違約潮

那麼,接下來呢?美國聯準會為了穩定流動性,上週不僅加大回購力度,也推出QE(量化寬鬆)收購美國公債與抵押貸款擔保證券。
在那之後,聯準會發現流動性仍有問題,便又緊急啟動商業票據融資便利機制,和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並與9家中央銀行建立了臨時的美元流動性交換機制。而在上週五的盤中更是宣布購買市政債。這一切的機制都是為了提供流動性,穩定金融市場。
而目前還存在最大問題的,或許是公司債市場了。過去幾年,美國企業的負債率,在資金寬鬆環境之下快速膨脹,許多公司更是大量借款用來回購自家公司股票。這些做法雖然把股價推升到了高點,但企業的財務體質也因此變得衰弱。
這在經濟穩定時期沒有什麼問題,但疫情的發展不但讓這些企業失去了營收,更難以在市場上籌資。近期幾大信評公司開始調降美國企業的信用評等,例如波音,其他如石油、零售、餐飲企業,預計也會出現大幅降評。
目前美國BBB級公司債信用利差,已經超過雷曼倒閉時的水準,這意味著如果疫情持續下去,我們或許要迎來大規模違約潮。

持股低水位 宜緩慢加碼

然而疫情目前仍未見緩和狀態,美國確診人數還在大幅攀升中,雖然各主要城市紛紛祭出居家自我管理措施,但要等到疫情穩定,至少還需要數週,甚至是數個月。上述瀕臨破產的企業,必須要開始跟時間賽跑。
面對這樣的發展,雖然我認為美股或台股都已經來到合理價格,然而就過去經驗,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往下可能還有30%至50%的下跌空間。也因此,保持持股低水位,緩慢地向下加碼是比較合適的策略。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