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投信表示,聯準會實施無限期量化寬鬆政策,在能夠大量印鈔的環境下,美債(由美國政府擔保發行的債券)仍是最佳避險工具。
【避險有術3】避險債券怎麼挑? 專家告訴你3大要點

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蔓延,儘管股市在修正後已回穩,但法人直言,在疫苗及藥物尚未問世前,疫情仍隨時可能讓市場恐慌情緒增溫,衝擊股市。當前環境下,不少人會配置債券做避險資產,不過,債券不只要買的對,還要買的好,不然恐怕難以發揮避險防禦效果。
而在美債挑選上可掌握3大原則:規模大、流動性佳、買賣價差小。「規模至少要有百億以上,但規模大不代表流動性好,還要注意成交量,每日至少要千張。」要提醒的是,不少投資人誤以為買評等佳的公司債,甚至高收益債,也能有緩衝股市震盪的效果,但事實上,這類債券與股市漲跌往往呈正相關,不具保護力。
至於美債要怎麼找買點?元大投信指出,觀察美債指數,不難發現長期持續上揚,因此有個簡單的進場方式,即是抓價格跌幅。例如價格從高點拉回5%,進場一批、拉回10%再進場一批,以此類推。

「買美債沒有太多訣竅,投資人僅需留意要買20年期以上美債,才能保護股票資產。」以元大美國政府20年期(以上)債券ETF為例,近3個月股市從高點修正2成多,債券逆勢上漲2成。資金配置上,投資人可依照風險承受度來調整,例如愛好風險者股7債3,反之股3債7。
30歲財富自由、已從警官職退下的投資達人施雅棠強調,所謂避險就是要能對沖掉股市下跌的風險,長天期債券因為與股票漲跌呈負相關,用來當股票「保護墊」最恰當。「若目的是幫股票做避險,那20年期以上的美國政府債券效果最佳。」「假設今年一半資產部位配置20年美債ETF、一半配置標普500 ETF,整體投資組合下跌不到10%。」
施雅棠進一步說,自己挑選債券有3條件:1.在同類ETF中,資產規模大,價差小;2.追蹤債券指數的誤差低,「通常成立時間愈久,資產規模愈大,誤差也相對低」;3.管理費低,「我自己偏好買iShares 7至10年期美國公債ETF(IEF)及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