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見到潘威志,他瘦了一大圈。上個月,他的父親,瑞興工業前身、瑞旗公司創辦人潘慶瑞在睡夢中過世,提起父親,潘威志語氣難掩落寞,「大家都說他有福報,沒有任何病痛,但很突然、有點措手不及,本來想說可以活到8、90歲,沒辦法,時間就是不等人。」
【頭家開講】杯藏心機 瑞興工業總經理陳麗杏、副總經理潘威志

潘威志的父親潘慶瑞創立瑞旗(瑞興前身),是台灣700c.c.塑膠飲料杯的始祖。2002年限塑政策讓公司差點倒閉,2013年父母反目,父親一度率外人占領工廠,直到半年後才大和解。最後父親退出經營,由他與母親主導。
潘威志以玉米製成的可自然分解PLA(聚乳酸)杯主攻外銷市場,帶領公司起死回生,成為亞洲最大的食品杯類製造商,去年營收達12.3億元。上個月,父親在睡夢中過世,昔日如8點檔般的風風雨雨,也隨之煙消雲散。

歷家業糾紛 嘆活在當下
1974年,潘慶瑞接手岳父的塑膠射出成型廠,改做壓空成型,替掬水軒、義美等食品廠生產餅乾鐵盒的塑膠內襯。為了因應千奇百怪的餅乾造型,他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模具,眼見獲利全壓在模具上,決定轉往規格固定的食品杯類。1999年他研發聚丙烯(PP,即一般泛用塑膠)材質的飲料杯,是台灣700CC塑膠飲料杯的始祖,快可立、五十嵐與CoCo都可都是他的客戶,搭上台灣手搖杯熱潮,2001年營收達9億元。

儘管2013年潘慶瑞率外人占領工廠,與太太、瑞興工業總經理陳麗杏反目,半年後又上演宛如八點檔的大和解劇情,但一想起父親,潘威志在辦公室獨處時還是會偷偷掉淚,難過來不及好好告別。
「有時候不需要爭太多東西,不用那麼執著。」忍著不在鏡頭前流露情緒,潘威志幾度調整坐姿,「對我來講,就是活在當下。只是很可惜,如果可以好好相處,我相信時間可以淡化公事上的不愉快,最終都還是一家人…」

潘威志是家中獨子,他還有一個姊姊,父親負責生產,母親掌握財務大權,貨物堆則是小孩子的遊樂場。
潘威志個性沉穩,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沒有太多情緒波動的人,從小以廠為家、耳濡目染下,每到寒暑假,其他孩子忙著補習、玩樂,他就待在工廠內擦模具,大學考進機械系。有一次,潘慶瑞帶著客戶在廠內視察,潘威志正好在產線上,「我爸走到機器前面問我未來想做什麼?當時國小的我說以後想當衛生杯的老闆,這是從那時就種下的想法。」
削價陷苦戰 限塑再遇挫
飲料杯替公司賺進了大把鈔票,但早年潘慶瑞沒有申請專利的觀念,同業紛紛模仿。「那時候我爸爸的想法是,市場那麼大,沒關係,越多人做,代表這個市場越好。」潘威志說,「塑膠製品製造的原理,是塑膠粒經高溫成型冷卻後產出,最後杯子再經過轉印印上圖樣。」由於進入門檻不高,在缺乏專利保護下,「很多同業開始模仿,(杯子)價格越來越低。」
瑞旗面臨削價苦戰,2002年底又碰上政府推行限塑政策,「限塑之前,我們這個行業是鼓勵類項目,投資都可以抵減。限塑後一夕翻盤,只要是塑膠容器都不能用,我們那時營業98%都是內銷,業績一下子掉了7成。」
潘家父子曾經和同業上街抗議,但環保政策沒有回頭的空間,銀行認為瑞旗沒前景,開始抽銀根,員工月薪要分2次給付,最慘時更放起無薪假。陳麗杏找上親友周轉,後來也賣房換現金,她回憶:「想到200多個員工的家庭,再怎麼困難,我就覺得還是要撐過去,對員工負責。」
開發玉米杯 救倒閉危機
既然台灣限塑,潘威志想起美國同行曾使用PLA(聚乳酸)作為飲料杯的生產原料。PLA杯俗稱「玉米杯」,是一種用美國玉米或小麥等澱粉製成的生物可分解塑料,雖只能耐熱五十度(PP杯可達百度),加上成型區間短,生產時不良率高達50%,但因無毒且可完全分解,他決定大膽一搏。「我爸聽了興趣缺缺,但我覺得這個產品做出來我們才有市場,後來我爸才同意。」

2004年,潘威志一面成立瑞興工業開發PLA包材生產技術,一面前往中國找市場。「那時候想設廠,可是我到了上海,台灣的營業狀況急遽往下掉,沒現金買原料,整個工廠靜悄悄。有時回去,看到我媽一個人坐在辦公室,很煩惱,怕過不了年關。我們幾乎處在倒閉邊緣,只好先設營業所賣貨。」
「我一直擔心如果明天的票撐不過,兒子還在大陸,總要跟兒子說一聲:『媽媽已經盡力了。』」這句話,陳麗杏在心裡演練過無數次,幸好始終沒成真。

2007年,潘慶瑞判定台灣市場沒有救了,決定把重心移往大陸,但他對公司財務不熟,屢次亂花錢投資,埋下夫妻決裂的導火線。陳麗杏說:「我這邊的財務很吃緊,(從大陸)回來的錢又不夠支付原料款,慢慢地就鬧得不可開交。」
潘威志是父母間溝通的橋梁,但潘慶瑞剛到上海沒多久,尚未啟動事業就因積勞成疾心肌梗塞,多虧潘威志在上海認識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子,替他奔走,找到心臟科權威醫師緊急動手術,把父親救了回來。
父帶人占廠 逼交商標權
潘慶瑞大難不死,在一票酒肉朋友的慫恿下,先是狀告陳麗杏侵占股權,奪去他董事長一職,接著又率外人占廠。「股權轉移是在他心肌梗塞前1個月,由他同意進行的。」潘威志解釋,「我爸的個性容易被煽動、又愛面子,他把時間差顛倒,認定我們在他昏迷時轉移。」
2013年8月12日清晨5點半,潘威志接到電話急忙趕到工廠,位於桃園的瑞興第2廠區外,早已站了一排體格壯碩的保全人牆,不讓任何人進廠,帶頭的人正是他的父親。
彼時,瑞興生產的PLA杯,因價格比歐美廠商更低,在潘威志的努力下,成功打進歐美與日、澳市場,在占廠事件的前1個月,單月營收首度破億元。眼看占廠將再度重傷瑞興元氣,潘威志站在母親這邊,陳麗杏一度抱著大門,高喊要誓死捍衛公司,「員工也知道我爸作法不OK,所以全部的員工都跑到我媽這邊。」
「我那時也被擋著進不去,後來因為商標掛我的名字,一堆人押著我進會議室、叫我讓出所有權。」他口中的事發現場,正是我們進行專訪的所在地,「我爸也在旁邊看,我不知道我哪來的勇氣,當場回絕。」
一家人和解 全力衝訂單
說起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潘威志還是一貫的冷靜。他小時候愛玩機械,瑞興的電腦設備都由他架構,還設立了多道資安防火牆,對方根本無法拿到營業資料,只好接受他提出的條件交換。「我跟他們談判,最高權限密碼可以給你,但是我要求把資料庫全部都copy出來,最後他們答應了。」
潘威志將員工移轉到第1廠區上班,隔天立刻在雲端上恢復資料,維持正常營運。「我覺得這就是比誰的氣比較長。我爸在外面認識亂七八糟的朋友,都是走偏門,帳密給他們也沒人會用,帳款資料都在我手上。」
潘威志始終相信父親不會欺負家人,仍和父親保持聯繫,他也分析,外來者就是想獲利了結,遲早會出現問題。「果不其然,半年之後,我爸爸發現這些人不是真的要營運公司。有天,他跑來找我要把這些人趕走,我就跟所有員工講,隔天直接進廠。」2014年1月,父子操盤一場「反占廠」讓外人知難而退。事後,一家人雖和解,但潘慶瑞也和陳麗杏離婚、退居董事。

經歷一場混戰拿回主導權,潘威志上緊發條、全力衝刺,拿下美國肯德基、藍瓶咖啡的訂單,去年營收12.3億元、年產10億個杯子,被譽為「亞洲杯王」。
為降低不良率,他將廠區規劃成只做PLA杯的產線,減少外部影響,「有個代理商曾說,我們公司所有產線加起來的數量,等於台灣其他廠商加起來的數量。」PLA杯目前已占瑞興的營收比重8成。
外型頻創新 做出差異化
專注開發杯類產品,他也動手創造不同款式的杯子,如時下黑糖珍奶業者最愛使用的圓底杯,就出自瑞興。「這個產業蠻傳統的,所以要用更高科技做出差異化。」潘威志指著一個圓底杯說:「以前杯子的設計就直直的,我看膩了,就想有沒有可能做成其他形狀?」2014年,瑞興推出圓底杯,起初市場的接受度不高,直到3年前,網友流行在IG手捧飲料拍網美照,才讓圓底杯翻身。






在外型下功夫,潘威志還把腦筋動到印刷。過去傳統杯子的印刷工序繁瑣,一上機要2個小時開機,加上架版、清洗墨槽到校色損耗等,單次沒有印足5萬個,根本不符成本。
2017年,潘威志從瑞士引進亞洲唯一一台、造價1億元的數位印刷機,色彩應用更豐富,可做少量多樣的客製化產品,產品生產週期由過去的21天縮短為3天。「數位印刷就像影印機,只要檔案進去,換圖是即時的,還不用一直開版,品質也比傳統更好。」他拿出一款替成人展印製的杯子,杯上的AV女優肌膚白裡透紅、栩栩如生,是傳統印刷做不出來的技術,「人的皮膚是最難印的,顏色很淺又要有一點黑色做陰影立體感。」

生活大小事都是靈感來源,潘威志不愛追劇,但他觀察許多人喜歡在咖啡廳滑手機,便發想研發出可當手機架的飲料杯蓋。此外,他也在圓底杯下方塞入LED燈泡,成為夜店暢銷的發光杯。

母子站在當年潘威志被外人押在桌上威脅的會議室內聊天,陳麗杏從不吝於讚許兒子,「他小時候是比較害羞的小孩,我看他從一個大男孩蛻變,經歷了這樣的困難,帶領公司起死回生、很用心,我相信他可以承擔重責。」
而會議室近年改為瑞興的展示間,另一面牆上則掛著一幅幅全球權威的色彩供應商彩通(Pantone)發布的色卡裝置。父親不在了,昔日的風雨也隨之煙消雲散,潘威志說:「爸爸打下事業基礎,我一定會做得更好。Pantone的每個號碼都代表一個專屬顏色,我期待我們也能跟它一樣,成為業界的標準。」

後記:桌上放螺絲起子的老闆
潘威志愛電腦成痴,他的辦公桌上,放了3支螺絲起子與剝線鉗,「公司的電腦我自己檢測,能修就修,這樣可以省很多錢。」
他下班後喜歡逛3C論壇、買3C產品,辦公使用電競專用的曲面螢幕不過癮,拿出一台新購入的筆電,潘威志說:「你看這個可以直接變平板,還可以轉過來…」聊什麼都很冷靜的老闆,變身3C控時也有不冷靜的時候。

潘威志 小檔案
- 出生:1977年生(43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 學歷:中華大學機械系
- 經歷:瑞旗公司董事長特助
- 休閒:陪家人旅遊
- 經營心法:做產品開發的先行者
陳麗杏 小檔案
- 出生:1952年生(68歲)
- 家庭:單身、育有1子1女
- 學歷:育達高職
- 經歷:瑞旗公司會計
- 休閒:逛街
- 經營心法:腳踏實地,穩健經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