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穿過被魚塭包圍的鄉間,路邊矗立著一排醒目的建築物,門口使用大塊的黑黃色色板點綴,搶眼的風格,這裡是台灣最大的烤漆、噴頭表面塗裝螺絲廠世豐。
【頭家開講】螺絲鑽家打前鋒 世豐螺絲

1973年創立的世豐螺絲,是台灣最大的烤漆與噴頭表面塗裝螺絲廠。靠著獨門能抗酸雨、鹽霧腐蝕的烤漆塗層,讓小小的螺絲賣出高於同行3.5倍的價格,被譽為「螺絲界中的LV」,去年營收達18.2億元。
但風光的背後,卻是世豐歷經大客戶抽單、營收腰斬的重生歷程。2011年,為了找活路,第三代的陳駿彥改變押寶單一客戶的生產模式,改採少量、多樣的彈性接單策略,貼近客戶需求;對內則推動資訊化、無紙化生產,讓交期不再拖拖拉拉,成為智慧螺絲廠的標竿。

世豐螺絲總經理 陳駿彥小檔案
- 出生:1977年生(43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女
- 現職:世豐螺絲總經理、世豐投資董事長
- 學歷:中山大學 EMBA
- 經歷:世豐螺絲採購專員、業務副總等
- 休閒:騎腳踏車
- 座右銘:勇往直前,沒有退路
- 經營心法:蚯蚓精神
3D列印樣品 縮短交期
「這個廠是我設計的,當初我就想把工廠弄得簡單、工業風一點。」陳駿彥是世豐第三代,這座由外公杜福來創立的螺絲廠,年紀比他還大4歲。2015年,在他的規劃下,世豐在高雄彌陀打造了第3座廠房,「過去我們自製率很低,差不多2、3成而已;現在已經達到6成以上,特別像熱處理、防蝕的烤漆,100%都是我們自己做。」

跟著他走進工廠,陳駿彥沒什麼總經理架子,隨手拿起一顆螺絲,手上沾滿油漬也不以為意地和員工討論,廠內有不少一待20年、一路看他長大的資深員工。一捆捆鋼線像紡織機器般盤成圈狀,整齊地被抽入機台裁切、打出螺絲頭型,順著軌道落入下方的收集籃內,發出響亮的金屬敲擊聲。
「有客戶問我,世豐跟人家比,哪裡不一樣?應該這麼說,我們永遠走在比較前面。」譬如陳駿彥把3D列印技術應用在螺絲樣品,將小螺絲放大成30公分長,「螺絲從開模到做好要2個禮拜,但用了3D列印,只要今天給我圖、明天就能做出來,客戶可以先摸到螺絲,看切削的角度是不是他想要的,交期可以縮短30天。」
一旁的貨倉前,幾台貨櫃車正忙著理貨,在這裡,感受不到任何武漢肺炎疫情重擊產業界的逆風。「可能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關在家裡裝修房屋吧。」帶領業務部門在全球拚訂單的陳駿彥,說起近期的業績很有感。
抗腐蝕塗層 抬高身價
世豐生產建築及戶外修繕用的螺絲,舉凡修建木造房屋、木棧道與系統櫃裝潢,都少不了它,產品外銷北美、澳洲與歐盟,去年營收達18.2億元。今年開春以來,受客戶擔憂疫情影響供貨、提前拉貨激勵,營收逐月上揚,4月達1.9億元,寫下歷史單月次高,比去年同期成長10%。但在亮眼業績背後,卻是陳駿彥曾面臨大客戶抽單,營收腰斬、砍掉重練的重生歷程。

1973年,外公杜福來在菲律賓一家泡綿工廠擔任機械工程師,因為被朋友倒債,對方拿了一批生產螺絲的器具來抵債,陰錯陽差踏入螺絲界。他在台北市社子島向人租借廠房生產螺絲,懂得日文的杜福來,時常到日本學技術,開發出台灣第一個鑽尾螺絲。
陳駿彥解釋,早年市場上大多是尾部平滑的「木螺絲」,用於木板、塑合板的接合上,而鑽尾螺絲尾部有螺旋狀,使用時毋須事先鑽孔打洞,平均1.5秒就能直接貫穿鐵板或鋼板,單價較高。







鑽尾螺絲讓世豐創業的第1年,營業額即達到100萬元。1986年,工廠遷往高雄,並引進磷酸鹽表面處理、使螺絲可防鏽蝕。外層塗上特殊塗層的烤漆螺絲,因能抵抗酸雨、鹽霧腐蝕長達3,000小時,單價比同業高2.5到3.5倍,被譽為「螺絲界中的LV」。
「剛開始沒人想到要把螺絲烤漆,但烤漆螺絲厲害就在這層coating(塗層)。」陳駿彥拿起一顆小小的螺絲笑說:「每個人都覺得螺絲很小、沒什麼特別的,其實生產螺絲很費工,住在靠海邊、游泳池畔的住家,就很需要這種烤漆螺絲。」
母親突離世 自願接棒
陳駿彥的母親杜淑美是杜福來的長女,她與先生陳得麟打理世豐外貿和業務部門。父母忙著打拚事業,時常出差就是1個月起跳,陳駿彥和弟弟就是鑰匙兒童,高中時他被送往澳洲留學,養成獨立的個性,但19歲那年,母親杜淑美卻因長年操勞過世。「我媽實在太操勞了,她出差時跟我爸一起去國外看產品、跑業務,回台灣就負責財務,應該說,她是世豐的最大功臣,她的生命都奉獻在公司上。」

母親突然過世,陳駿彥一度暫停學業回台,大學畢業後,彼時世豐還沒有任何第三代子女回家上班,家族長輩也不要求子女回家接班,陳駿彥卻自願回來。「回到世豐,我不敢說,我是要幫我媽完成她的事業,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陳駿彥語氣有些不捨:「只是覺得,如果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情,我就把它撿起來做。」
2003年,陳駿彥找上外公面試,被派到採購部歷練,「我回來時,是世豐最好的時候,年營收二十幾億元,但我發現,那時公司已成立近30年了,許多設備都該汰舊換新,可是外公覺得:『這是當年我從日本抱回來的,你怎麼給我一直換?』」
為說服外公,他拿出維修數據說話,「以前每個月機器都在修,每年賺的錢都花在維修上,後來外公同意讓我先換第一條產線,看到成果、證明OK了,才循序漸進換掉老舊的設備。」
大廠未續約 營收驟降
之後陳駿彥轉入業務部門,但2011年,合作逾10年的美國家飾建材零售商Home Depot(家得寶),因更換當地進口商的緣故,宣布至2013年後不再與世豐續約,占世豐營收過半的北美市場,立即出現崩盤危機。

「我的壓力當然比較大,公司營收從二十幾億元,一路磅磅磅一直降,只好趕快去找老客戶幫忙。」當時陳駿彥擔任世豐的業務副總,站在第一線免不了受到酸言酸語。「客戶看到我,或是在談價錢時,第一句話通常是:『我們沒有Home Depot那麼大,所以以前你們都不把我們當一回事。』我也只能先安撫他們的情緒,老實告訴他們我現在面臨的處境,看他們有麼有什麼新計畫?能不能挺我,讓我試著做做看?」
為了彌補營收缺口,無論大、小單,陳駿彥幾乎來者不拒。「家人不會給我壓力,但我會給自己壓力。我希望我這一趟出去,有做到該做的事情;我到了一個地方,也會給自己期許,希望跟客戶談的東西,我要很有把握。」
然而,過去世豐只做Home Depot訂單時,產品僅有27種就占了營收6成,可說是簡單又好賺;大單消失後,他一下子接了一百二十多個客戶,上萬種款式不同的螺絲訂單,淨利卻比Home Depot的訂單少了4成,工廠端也叫苦連天。「每個人都說,為什麼以前可以簡單做,現在一筆訂單,規格、尺寸這麼多,金額也才這樣,為什麼你要接這種訂單?」

引智慧系統 師傅反彈
陳駿彥夾在客戶跟工廠之間,「我真的是像一個夾心餅乾,很難施展。我跟客戶講了很多計畫,想要做很多東西;可是回到台灣,工廠這邊沒辦法接受,最後做的東西還是錯的,產品沒辦法達到客戶需求。我給工廠的單大部分都被駁回,我沒辦法得到客戶的信賴,只會一直消費世豐的名聲。」

他決定切入少量多樣、客製化,產品品號多達1萬多種,並向時任董事長的父親陳得麟請纓,要求出任總經理,「我只管業務、管不到工廠,這樣我沒辦法做事情。」而產品線暴增,陳駿彥也發覺,過去在生產線上,靠老師傅手寫工單報工的時代,根本無暇應付快速變動的產品交期。「以前沒有生產排程的習慣,大家常是不趕的先做,趕的產品都放在旁邊,等到最後一天,大家都在趕工。業務與工廠的資訊不對稱,那其實是一團亂的。」
2012年,陳駿彥導入電腦智慧系統,但改變系統容易,改變人心卻很困難,深怕被電腦搶走工作的老師傅,也不斷出招回擊。「不是嫌系統不好用、就是螢幕太小、格子太小,各式各樣的問題很多,像資料key進系統永遠都會錯,不是少1個0、就是多1個0,每次開會,光對報表就先花了1小時。」
形容自己也不斷在進化的陳駿彥,在磅秤上加裝電子感測器,省去資料輸入錯誤,再架設生產排程,讓資訊精準攤在陽光下,管理端可成功估算產品可能的成本、人力與交期,生產不再拖拖拉拉。「以前螺絲廠的平均交期是90到120天,導入智慧系統後,我們的平均交期已經縮短到70至90天,在螺絲圈中,還沒人這麼做。」

這場改變工法的革命歷時10年,投資超過3,000萬元。指著懸掛在產線上放的液晶螢幕,陳駿彥說:「現在我們的工單只用電腦掃描,大家看了就知道,這批螺絲是誰做的、花了多久時間,還可以看到生產的名次高低,這讓我們工廠看起來很不一樣。」
去年中旬,父親陳得麟退休,陳駿彥的舅舅杜泰源接任世豐螺絲董事長。杜泰源過去曾在世豐工作,1992年,他嚮往父親白手起家,離開世豐,在外創立世鎧精密,主攻精密複合螺絲。
自喻似蚯蚓 韌性求生
「我會創業,跟我姊夫他們沒有關係,是我個人的生涯規劃。」杜泰源是杜福來最小的兒子,年紀和陳駿彥相近,1位55年次、1位66年次,採訪時2人不時戲稱自己是男子團體「5566」,杜泰源說:「我爸常常講,我創造這個舞台,你會不會演戲,就要看你自己。」

螺絲是發展成熟的產業,世豐第一代建立基礎,第二代在全球開疆闢土,傳承到第三代,陳駿彥改變傳統生產工法,成為業界智慧工廠的標竿。他感慨地說:「企業能走到將近50年不容易,世豐的標誌是一隻S形的蚯蚓,我也是蚯蚓的精神,不管什麼路、什麼地都可以鑽,而且很有韌性,就像蚯蚓被切斷了,還是可以繼續活下去。」

後記:買賣不成 情義在
世豐的公共區域內,隨處都有讓員工免費吃到飽的飲料櫃和點心,1樓大廳還有2台投籃機,員工說,這是陳駿彥加入後新增的福利。
「也算是我自己想吃啦!」陳駿彥的辦公室內,擺滿了從全球蒐集來的可口可樂瓶。拿起1瓶美國可樂,陳駿彥說:「Home Depot的總部在亞特蘭大,這是有一次我去跟他們開會時帶回來的。」重感情的他,手邊還留著1盒在Home Depot門市買回的自家螺絲,「還是很謝謝它,帶給我們這麼多年的合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