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和棋局的人,只著眼著利益,且其中的成員素質良莠不齊,讓交流本身的統戰功能反而受阻。阿喜笑說曾有個中介團體帶人到中國旅遊,「5天4夜通常只要自付機票錢,剩下吃、住都落地招待,再給你購物金。這個中介團體有談到比較好的條件,不但有購物金,還補助機票錢。」結果中介團體的頭人私吞團員的機票補助,東窗事發被團員檢舉,最後移送法辦。
【媽祖政治學4】從微信到LINE群組 進香團成中國假消息破口

兩岸宗教交流活動的升級,以及中國經濟崛起,近年的中國進香參訪,開始有了落地招待規格,除了參訪招待,對岸還會透過資助宮廟活動、藉台商捐獻來贊助宮廟人事費等方式拉近與宮廟的距離。讓中國布建的宗教交流網絡,可以進一步向不同信仰與規模的廟宇延伸。與此同時,另一條平行的「涉台」系統也在村里間打下基礎,和宮廟形成了複式對台網絡。
操弄台選舉 宮廟使不上力
加上實證研究顯示,宮廟對政治的影響有限,例如研究華人宗教交流的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洪瑩發的實證研究即顯示,「議員」以上層級的選舉,宮廟使不上力,「像2018年地方選舉,幾個與鎮瀾宮有交情的議員候選人,全部落馬。」
阿金也觀察到,年初的大選,本身具有宮廟董事長身分的立委候選人,在宮廟周邊幾個里的得票率反而還低於對手。可見宮廟作為涉台工作的節點,能發揮的影響有其界線。
香客組群組 假消息滿天飛
但線頭串起的交流網絡,在新時代裡結合上通訊軟體,似乎讓這部機器的功能朝前推進一寸。
觀察兩岸宗教交流的學者注意到,過去需透過頭人、買辦來鋪設的網絡,如今靠著通訊軟體,便能更直接、更廣泛地與個人對接,而在其中流通的噪音,不斷擾動著個人的判斷。
不少地方政治人物也嗅到這變動。泡茶桌邊,一群新北市的地方政治人物圍坐閒聊,談論2018和2020年二次選舉期間,讓地方猝不及防的「假訊息」。這些訊息多流通在里長、鄰長、婦女會和進香旅遊團社群裡,成了2次大選間,地方政治人物最難防備的破口。

「有的群組一直傳,說菸價這麼高都是民進黨害的。」在地方政治打滾多年的阿金(化名)埋怨道,也有人遇到自家母親參加了地方婦女社團旅遊後,群組裡盛傳「同志婚姻合法,以後大家沒後代」之類的言論,劍指民進黨的意味明顯。
包裹著政治意圖的假訊息在私人通訊軟體群組裡流竄,除非選民來找他們查證,否則真是百口莫辯,「想回應都不知道找誰。看了以後相信的人,就可能不會投給你了。」雖然都會地區選民自主意識較高,但阿金估算,游離的中間選民仍可能因此被左右,「3%的人信,來回就差6%了,影響也是滿大的。」
封閉社群內漸漸成為訊息集散地,一名參加過中國進香旅遊的民間信仰研究學者也察覺,這幾年進香活動後,參與者總愛成立群組方便聯繫,群組成立沒多久,裡頭就開始出現讓人咋舌的內容,「像去年美中貿易打得火熱,進香群組就有人會傳『中國好棒棒、特朗普(美國總統川普)不行了』之類的東西。」
從微信到line群 假訊息一路傳到底
仔細檢視這些訊息,多少可以辨識出來自中國的用語,「一看『特朗普』你就知道中國來的文章。」該名學者也發現,像是進香的群組中,有些成員轉貼進來的文章,可以溯源自中國官方的「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微信公眾號,內容不外乎是:台灣宮廟帶了多少人來中國進香,或是中國公廟舉辦的盛大活動宣傳,其中夾雜「學習習主席不忘初心…」等內容。
訊息從公眾號到各別微信朋友圈,再從微信轉到台灣民眾的line群組。「就算你不加微信,一樣會接收的到這些內容。」該名學者說道。
「我們很難評估這些訊息的效應到哪兒,因為這2年大環境對中國不利—香港反送中、新冠肺炎。但如果沒有這些外在因素,搞不好很多去交流、收到各種中國崛起等文章的人,真的就覺得中國很棒。」在非都市地區近身觀察的阿童,深知個人的投票行為蘊含眾多複雜變因,幾次的選舉結果很難反證這一套涉台系統的效益高低,他以一種警戒觀望的態度面對這無聲的新型兩岸交流。
而各式真偽難辨的訊息,除了在台灣社會進行干擾,另一功能是「『出口轉內銷』。回傳至中國,穩定他們內部。」洪瑩發觀察,年初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嚴峻,台灣社群網站上出現不少「台灣感染人數飆升,死了好多人」的文章。「連我北京的朋友都傳訊息問我:『台灣疫情好像很嚴重,要不要來北京避一下?』」洪瑩發啞然失笑,「中國人看了這些內容,真的會覺得中國政府防疫做很好,別的地方都告急了。」
兩岸宗教交流30年,「宗教搭臺、經貿唱戲」的主旋律下,研究民俗的學者形容,交流像是一把鎖匙,讓人得以在兩岸之間突破阻礙輕騎過關,「畢竟身兼宮廟董事的台商跟著進香團去中國,順道見見省委書記,不為過吧?」
如今這套系統再一次轉型,「打擊面深入到個人層次,變成細胞戰。」不少學者也在觀察,下一步將會激起怎樣的影響力。
宮廟所形成的灰色空間,包覆了信仰、慾望和此中賴以為生的人們,局內人各有盤算,讓這套系統得以存活蔓延,再與科技結合、轉化。圍繞著神域而搭建的兩岸戲臺裡,有人誦經祈福、有人羅織謊言,一齣折子還未到終局,假作真時真亦假,出世的清淨地,也是最入世的名利場。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