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擬定計畫 投資不因事件隨波起伏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總統大選或許會造成短期股市波動,但對長期投資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翻攝賀錦麗IG)
總統大選或許會造成短期股市波動,但對長期投資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翻攝賀錦麗IG)
最近投資大眾關注的議題莫過於美大選結果。拜登當選後的政策會對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2位候選者間的法律行動會造成多大的政治動盪?成為許多人在意的問題。
回顧過往經驗,2016年川普與希拉蕊競選美總統,當時川普被認為是個不可能的人選,粗鄙、多次失言、甚至有種族歧視傾向,這樣的人怎會當選?最後選票開出,川普當選,當時許多人稱之為「黑天鵝」,認為股市不能再投資了。
結果美國股市在2017至2019年、川普在任的前3年表現,分別是上漲21.2%、下跌5.1%與上漲30.8%。而今年即便疫情肆虐,到目前為止,也有11%的正報酬(以衡量美國股市整體表現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計算)。
當時認為川普當選就不能再投資的人,會發現自己錯過可觀報酬。以為某人當選就會世界大亂、經濟倒退,是很常用的政治宣傳手法。但在投資上,往往會帶來過度的焦慮與恐慌。其實,美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會因為誰當選總統產生重大變化。

避免焦慮 修正投資方式

投資人往往聚焦於近期重大事件,而過度放大這些事情的影響力。總統大選或許會帶來些不確定性,造成短期股市波動,但誰當選,對於長期投資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職前3年、美國股市表現最佳的5位總統,依序為:柯林頓(民主黨)、艾森豪(共和黨)、歐巴馬(民主黨)、川普(共和黨)、老布希(共和黨)。並沒有說哪一個黨的候選人當選,就一定會帶來比較好的股市表現。這些總統在職期間的股市表現,大多是那個時代的經濟與金融市場決定的。
美國兩黨政治人物在政策偏好上的確會有所不同,像一般預期拜登當選後,可能會對公司加稅,造成企業稅後盈餘降低,但股市是一個預期的市場,等到事情發生後,投資人再採取行動,往往慢了一步。
假如近期的不確定性,讓你對投資組合感到焦慮不安,那麼有問題的,恐怕是你的投資方式。解決焦慮的方法,不是為所有未知事件找解答,而是修正面對不確定性、就會讓自己坐立難安的投資方式。
新聞媒體一定會報導近期最吸引人的事件,但明智的投資人會知道最吸引目光的標題,對投資未必是重要的事。總之,不要因近期事件隨波起伏,而是要有整體投資計畫。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