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搶搭萬四列車 達人傳授台股基金賺錢祕訣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台股登萬四,基金投資人必須看懂科技股配置比例及基金波動表現,才能立於不敗。
台股登萬四,基金投資人必須看懂科技股配置比例及基金波動表現,才能立於不敗。
台股站上萬四,指數高檔震盪劇烈,未來一年如何穩中求利,是現階段投資人心中最大疑惑。專家指出,進入2021年,台股在資金寬鬆、新台幣強勢,且殖利率全球數一數二下,行情不寂寞。想要在指數高檔上車,基金達人指點2招祕訣,一定要看懂。
「過去不太看台股基金,因為自己買股、選股就能賺得很開心了,但這幾年我的想法改變,台股基金占比接近4成!」理財名人夏韻芬說,以前教投資新手必買「兩球」:全球股票型基金及全球債券型基金,「但現在我都告訴年輕人、退休族,台股基金是巷子內的美食,不吃可惜。」
台股殖利率高  吸引保守錢入市

三利多助威 台股底氣足

台股大盤站穩萬四,指數居高臨下,投資人卻舉棋不定,進退兩難。「你從沒看過這麼高的台股,單押一檔個股,套牢壓力很大,但透過一籃子標的分散風險,你就有信心參與未來漲幅。」夏韻芬笑說,過去她迷信境外基金績效,後來發現台股基金兼具成長及高殖利率特性,又是最熟悉的市場,是真正的寶。
今年來台股漲幅約2成,但有8成台股基金打敗大盤,績效普遍亮麗的原因在科技股當道,台股基金經理人又多是研究電子產業出身,享有主場優勢,操作起來得心應手。重點是,目前指數已進入高檔區,就算不買個股、改抱台股基金,接下來還能穩穩獲利嗎?台股基金難道會比台股ETF更具優勢?
「科技股可能偏高,不過未來將進入3至5年科技創新期,產業趨勢明確;但千萬別以為只要買進持有就穩賺不賠,因為個股輪動速度快,若非主動選股、靈活操作,很難在指數高檔時有突出表現。」復華投信股票研究處投資副總經理沈萬鈞直言,進入2021年,台股底氣仍足的原因,在於全球資金寬鬆、新台幣強勢及經濟全面復甦,但這也意味科技股一枝獨秀的表現,暫告一段落。
復華投信副總沈萬鈞建議,大盤高檔震盪下,投資人可透過基金分紅機制,適時落袋為安。(沈萬鈞提供)
沈萬鈞指出,隨著疫苗陸續問世,全球鎖國、封城禁令將逐步解封,經濟活動也將回歸常軌。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全球經濟將從2020年衰退4.4%,到2021年成長5.2%,基本面回暖,股市無感漲幅將變得有感,而且是「有基(本面)之彈」。

操作重三足 獲利咬得住

在此之下,台股基金操作須「三足鼎立」才可能咬住獲利。「第一支柱仍是5G、電動車及人工智慧物聯網族群。由於台廠已是全球電子核心供應鏈,不但成本控管能力佳,技術及生產質量也好,絕對是基金布局主軸;第二支柱是景氣循環股,包括塑化、鋼鐵、水泥、造紙等,在疫情趨緩下,一旦通膨蠢動,這些被忽略的產業就會反撲,未來一年可以留意。」沈萬鈞表示。
2021年除電子股外,塑化、鋼鐵等景氣循環股也可留意。
至於台股獲利第三支柱,就需搭配高殖利率股,緩衝指數高檔震盪。「台股殖利率水準約3.34%,傲視主要國家;而2021年台股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在12%至18%,股息可望同步成長。」沈萬鈞說明。超低利率環境下,準退休族或已退休族想要提高薪資所得替代率,創造現金流,台股深具吸引力。
但問題是,上百檔台股基金該怎麼挑,才能在指數高檔立於不敗?基金達人點出二關鍵,一是看懂科技股配置比例,二是關注基金波動表現。
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這波肺炎疫情來得凶猛,但科技救了疫情,未來也會帶領大家走向另一個世界。「為何今年台股這麼強,因為台積電漲、市場錢多、新台幣又升值。過去大買境外基金的投資人,明明原幣報酬率還不錯,換回新台幣後就少賺了,為了不讓匯率吃掉報酬,最好辦法就是直接買台股基金,並看清楚科技產業投資結構。」

萬四須思危 波動率為先

蕭碧燕依照行情多空長短,將基金分為一軍到三軍。「台股、科技股、美股是一軍,這3種科技含金量最高,站在對的產業浪頭上,投資過程必是長多短空;反之,像原物料這種景氣循環股,屬短多長空。我幾乎都配置在一軍標的,咬定5G、AI、大數據題材。」
5G、AI、電動車趨勢,是未來3、5年台股最重要投資亮點。
蕭碧燕強調,很多人看好科技發展趨勢,選擇買ETF,以為能將科技股一網打盡,卻陷入另一種持股太集中的風險。「投資人不論買台灣50或科技相關ETF,都會買到相當高比例的台積電,若你已持有台積電個股,想透過投資標的為一籃子股票的ETF來分散風險,但因為裡面台積電比重偏高,就會嚴重傾斜。因此,買台股基金前,一定要先將持股內涵看清楚。」
例如,投資人可檢視台股基金產業分布狀況,觀察上市櫃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電腦及周邊設備、光電等布局樣貌後,再留意單一個股配置比重;由於一般台股基金持股最高不得逾10%,不像ETF單一個股比重可能高達7成,可以降低持股太過集中的問題。
「現在台積電是漲,但之後下跌或震盪,短期心理壓力會承受不住,如此一來,想要長期穩健獲利也難。」夏韻芬提醒,此時波動控管格外重要,「尤其台股進入萬四,應該開始居高思危,未來挑選基金,報酬率不是重點,波動率才是主要考量,3年年化標準差在20%以內會是較穩的選擇。」事實上,台股基金中有不少標的波動率低於台灣50,且績效依然亮麗,選擇類似基金,不用承擔過高波動風險,又能穩穩賺取報酬,是指數高檔獲利關鍵。

配息重穩定 來源要搞清

蕭碧燕同樣認為,大盤指數站上新高價位,台股基金大豐收,未來一年如何穩中求利,是投資最大課題。「過去投資人喜歡領債息,現在喜歡領股息,甚至偏好資本利得也拿來分配,投資人布局有分紅、配息機制的台股基金,就不能用一般績效排名去檢視標的好壞,而應以是否穩定配出作為觀察。」
台股牛氣逼天,台股基金推陳出新,市場也出現「用已實現資本利得來分紅,不配本金」的新產品,是少數不配本金的台股配息型基金。
沈萬鈞表示,台股基金配出股息,所得必須納稅,但若配發資本利得,不僅不用課稅,還能達到漲多自動停利效果,就某個層面來看,是控制波動的做法。「尤其台股基金在績效排名壓力下,容易造成經理人一窩蜂搶進效應,透過分紅機制,基金必須適時停利,落袋為安。在大盤高檔震盪下,投資人想要持盈保泰,可留意這樣的策略。」
專攻大型股的台股基金波動低報酬高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