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座的會議室裡,美歐亞綠能的同仁們用著不同腔調的英文飛快交談。討論太陽能光電廠設置進度是每週例行公事,這日有些不同,除了長期留守台灣的新加坡籍總經理張成發坐鎮之外,還有從新加坡總部飛到台灣、剛結束隔離的德國籍董事長馬智歐。
【頭家開講】驕陽生「板」圖 美歐亞綠能董事長馬智歐、總經理張成發

由銀行家合夥創辦的新加坡商美歐亞綠能,董事長馬智歐長時間關注暖化問題,7年前辭職投入再生能源領域,初期重心放在日本。這幾年看見政府對綠能產業的重視,決心參戰台灣市場。挖角工程師出身、在東南亞綠能產業拚搏十多年的張成發擔任先鋒,鎖定大型案場,預計投資500億元以上。
雖然較其他業者晚進,還遇上環團對案場地點的質疑,馬智歐與張成發相信自己是在做對的事,樂觀看待遠景,定會在台灣站穩腳步。
美歐亞綠能的業務橫跨5大洲、49個國家,2012年初在日本投入再生能源產業,至今已開發建設200多個包括太陽能、風能和太陽熱能等再生能源發電廠,也為全球800多個太陽能發電廠提供技術諮詢。

彰化種電 不危及白海豚
2019年進入台灣,目前投資開發9個案場,其中位在彰化縣大城鄉的「海精新能源」光電場占地93.59公頃,裝置容量達99975千瓦,是現階段最重要的案子,卻因地點鄰近濁水溪口、彰化海岸,引起爭議。
太陽能不若風機運作可能產生噪音,缺點是需要大片面積,環團憂慮擺上太陽能板會破壞環境,去年底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要留下全台最大海岸濕地、保護白海豚棲息地,也向美歐亞綠能喊話要求主動撤回。同時間,在地經營二、三代的養殖業者也成立自救會阻擋開發案,揚言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前方看似阻礙重重,馬智歐與張成發倒是不見愁容。馬智歐用同理心面對問題,「我們同樣不想傷害海豚,其實案場距離棲地有段距離,牠們不會游到裡面,我們也會多做幾項研究,確保不會衝擊牠們的生存,這並非無法跨越的障礙。」張成發心情篤定,澄清標下的案場位在陸地、魚塭,並非潮間帶,合理也合法,「我們事前有做功課,證實這環境沒有問題、沒有觸犯任何法規。誤解的人一定還是會有,就是澄清。」
張成發以過往經驗舉例,「在非洲、南亞設廠位置比較偏遠,當地人更不了解綠能,怕會影響生活,所以刁難是一定有的。」雖然各國做生意的方式、語言、風俗民情不同,消弭歧異的唯一正解是溝通,不僅要跟基層辦講座、說明會,還需與地方政府開討論會議。很多時候,互利共生是重點。
多方溝通 謀求互利共生
「建設案場需要有人工,可以增加就業機會,還有吃的、喝的、住的,周邊會建設出一個小的經濟區域,這些像是福利部的單位就讓當地居民經營。」一個開發案短則2、3個月,長則2、3年,敦親睦鄰的工作不能少,贊助地方活動、關懷弱勢團體,維繫好關係才能讓「鄰居」願意聽自己說明。

在光電領域耕耘10多年的張成發,父親是建築承包商,不同於一般新加坡人多選擇到英語系國家留學,喜歡冒險的他大學時隻身一人到法國,鑽研電氣與電子領域,學成歸國後進入網路公司擔任工程師,「因為有案子在國外,就有機會到國外看看,再從中間探索還有什麼機會。」張成發說。
在還沒有綠能概念的90年代,建設移動網路基地台,遇上離網的偏遠地帶,只能依靠太陽能、柴油機幫忙,「因為要申請許可,常接觸政府部門,2010年被找進菲律賓能源局底下一間公司擔任顧問,才真正進入這個產業。」之後10多年,張成發都是扮演開疆闢土的先鋒,全球到處跑,尤其熟悉東南亞,開發超過300兆瓦的光伏發電,「我習慣扮演走在前面的角色,都是從零開始去設點。」至於加入美歐亞綠能,是互補的雙方一拍即合。
投身綠能 助生非核家園
美歐亞綠能的創始團隊是德意志銀行的僱員,董事長馬智歐曾是亞太區銷售主管,今年58歲的他在金融業資歷長達23年,7年前辭職,想從事符合信念和興趣的事業,「我本來就關心氣候暖化議題,覺得現況已無可逆轉,只能透過再生能源來緩解。」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起福島核電廠意外,讓日本開始推動新的能源法,馬智歐和同樣曾在東京駐點工作的夥伴做了評估後,決定投入再生能源產業。

2個行業差距頗大,但對馬智歐來說,綠能產業反而更好施展手腳,「現在推再生能源,向投資人募資容易多了!對我來說,能獲利又能做些有用的事是很有力量的,因此我們投入可再生能源領域。」雖然各國綠電蠆購費率每年不同,但政府保證收購,之後2、30年,收入相對穩定。
美歐亞綠能過往主力戰場在日本,看上東南亞太陽能發展的可能性,找上張成發。「我也想要自己開發、運作太陽能發電廠,但要做大型專案,需要專業的財務能力,美歐亞是很好的夥伴。」於是張成發點頭加入團隊,成為小股東。評估星、馬、泰等地,台灣的政治、金融和法律體系,讓美歐亞綠能確認這是個吸引人的市場,2019年決定搶進,由張成發擔任先發角色。
「我們現在的案場大概是700兆瓦的開發,今年開始施工,(台灣)政府有提到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希望做到2千兆瓦至3千兆瓦,投資額500億元以上。」在台灣,大、小型案場是用發電量2兆瓦區分,「5年前都是小型案場比較多,像是在建物、學校的屋頂那種,2018年進入大型案場,剛好符合我們的投資目標。」張成發表示。

來台2年 以決策力取勝
奮鬥近2年,環團、養殖業者的對立沒縛住張成發往前衝的腳步,倒是民情的不同,讓他有些綁手綁腳,例如送公文得通過層層關卡,「有時候政府部門這個東西要A然後B,新加坡人做事比較直接,會想說為什麼不能直接A就好,覺得好像有點多餘。」或許就是這種搶快的特質與魄力,才讓遲到的美歐亞綠能有出頭天的可能。
對於在台灣的投資,馬智歐與張成發都極度樂觀,「以大型案場來講,美歐亞大概晚了1年半進場,開始當然比較吃力,但我們管理層比較平面,金融、融資方面也熟,評估之後做決定就很快。好的專案不會等你慢慢來,所以時間就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

「台灣的優點是政策完善,比較大的缺點是土地較小。」採訪結束前,張成發秀出多張國外案場的照片,在日本的一大片坡地上架滿太陽能光板的畫面,看起來相當壯觀。記者發現照片一角有塊狀綠意,他害怕被誤會,特別澄清強調,「這是真的荒地,沒有破壞環境、砍伐森林喔!」畢竟他們想要做的是減少傷害地球,絕不能本末倒置。
馬智歐 小檔案
- 出生:1963年(58歲)
- 現職:美歐亞綠能董事長
- 學歷: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管理碩士、M.I.T斯隆學院管理學碩士
- 經歷:德意志銀行亞太區銷售主管、東京德意志銀行全球市場管理委員會成員
- 經營心法:要別人怎麼對自己,就先那麼待人,謹守承諾,小心為上
張成發 小檔案
- 出生:1967年(54歲)
- 現職:美歐亞綠能總經理
- 學歷:法國ESIEE Paris電氣與電子工程碩士
- 經歷:新加坡Charisma能源公司營運長
- 經營心法:克服政治與社會障礙,讓再生能源在任何地方都有最佳的發展舞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