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開市,台股很牛,但這陣子的大震盪,讓不少投資人擔心操作風險變高,「不用怕啦!接下來董監改選行情都會漲得很激烈。」資深股民李先生繼續說:「我做股票20年了,幾乎每年股東會前都能向股市提款,雖然不一定賺得多,但很好賺啦!」
【理財最前線】持股回補衝刺期 12檔董監改選股蓄勢待發

台股重頭大戲-董監改選行情即將啟動。據統計,今年有超過500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改選,若爆出公司派與市場派經營權之爭,勢必引發股價大震盪,另外,可留意董監持股偏低、公司股本或淨值比亦偏低者,股價也有機會發動。

董監改選 小知識
根據《公司法》規定,董監事任期不得超過3年,因此上市櫃公司按慣例每3年就會進行改選。
市場對持股比例與控制權,有「股權生命線」一說,股東若持有:
- 51%以上股權,對公司有絕對控制權
- 34%以上股權,有安全控制權(董事會享有1票否決權)
- 30%股權為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 20%股權為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 10%股權有臨時會議權(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震盪加劇 抓住大行情
事實上,像李先生這樣的老股民,每年到3、4月時總特別用功,因為這段時間是董監改選行情的最後衝刺期。知名操盤人權證小哥就表示:「若公司爆出經營權之爭,公司派與市場派雙方為了爭取董監席次,會在市場中積極搶吃籌碼,由於一檔股票的籌碼有限,雙方只能在市場上不計價地買進,股價自然一飛沖天。」權證小哥坦言,每年此時,自己也多會用權證等商品來「吃豆腐」。

根據證交所統計,今年將有568家上市櫃公司進行董監改選,攤開改選的公司名單,不乏台積電、聯發科、台塑化、聯電等重量級科技股,除此之外,像是台塑、遠東新、東元、遠百、台新金等大型傳產、金融業,今年也面臨董監改選。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台股一年之中有幾個大行情,包括董監改選、除權息旺季、年底作帳等,「今年許多重量級公司面臨董監改選,由於大股東有回補壓力,預料4月到6月的股東會密集期間,股市將震盪加劇。」那麼,對投資人來說,該如何抓住這波行情?專家建議,可從以下二大方向著手。
一、公司派市場派 爆經營權之爭
市場點名今年爆出經營權之爭、同時面臨董監改選的「有料」公司有三,包括目前董監持股不到5%的食品大廠泰山,正遭遇市場派龍邦建設不斷「逼宮」;以及老字號電機大廠東元,因旗下第一大股東寶佳集團正不斷增加持股,公司派積極防堵;最後是電梯大廠永大,同樣遭到寶佳集團的狙擊。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市值低於150億元的泰山,去年就傳出公司派面臨經營權威脅,加上董監持股嚴重不足,使董監改選行情提早發動,從去年12月就有主力大幅買超,也把股價推到3年來高點。「目前二派人馬仍戰得難分難解,預料大股東在4月前可能會再回補一波,站在投資人立場,看到主力連買,可趁機上車。」

再看另一董監改選焦點股—東元,去年11月下旬宣布與華新麗華換股,股本因此膨脹,市場解讀,此舉是為稀釋大股東寶佳集團持股,抵禦市場派的勢力。目前東元董監持股比例攀升至約10%,進一步觀察籌碼表現,發現2月期間有主力大幅度連續買超跡象,市場派持續搶進意味仍相當濃厚。
日盛投顧指出,東元今年主要事業群將穩定成長,獲利能力可望維持,由於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馬達營收衰退,但去年第4季終端需求逐漸回溫,主要事業群如馬達、家電,在今年上半年有機會出現二位數成長,預估今年全年營收483億元,每股純益(EPS)為1.97元,目標價33元,在獲利能力恢復穩定的預期下,可持續持有股票或逢低買進。
二、董監持股偏低 股本或淨值比偏低
「董監事持股低於10%的好公司,很容易被市場派盯上。」黎方國解釋。且《公司法》規定,董監事質押股數若超過選任時所持有公司股數1/2,超過部分不得行使表決權。簡單來說,董監質押比重愈高,市場派想搶奪公司經營權就相對容易。
而股本小於百億元的公司,因為只要付出相對少的資金成本,就能輕易拿下經營權,因此也容易引起市場派覬覦;至於股價低於淨值的公司,亦可能成為市場派的獵物,「假設公司淨值20元,但股價只有15元,像這樣股價淨值比小於1的公司,在市場派眼裡就很有價值,容易被盯上,而小於0.8算危險。」黎方國說。

本刊統計,今年面臨改選,且公司董監持股比例低於10%、股價淨值比小於1.2倍、股本小於500億元的公司,包括:誠美材、龍巖、永豐餘、建漢、成霖、冠軍、夆典、遠東銀、廣豐等9家。
其中,被法人點名的好公司永豐餘,去年12月營收近75億元、年增11.88%,前3季淨利41.2億元,獲利已超越2019年並創新高。由於旗下子公司工紙、永豐實、申豐獲利表現亮眼,加上第3季處分永豐實北京家紙股權、獲得江陰紙廠土地補償費用等逾10億元業外收益的挹注,累計今年全年淨利可望突破50億元,預估EPS上看3元,今年目標價上看35元,可望再刷歷史新高。

短線為佳 獲利就出脫
抓到有董監行情的公司,又該如何掌握最佳進場時機?權證小哥表示,國內上市櫃公司股東會召開高峰期通常落在6月,4月底前是想搶奪董監事席次的最後大限,也因此,股市的董監改選行情最容易發生在4月前,「若相關概念股出現主力3天以上連續買超,未來上漲的機會高。」
不過,權證小哥強調,搶搭董監改選行情,建議以短線操作為主,因為公司派與市場派二方人馬,會在算足持有張數後,開始調節出脫手中持股。「股價高點常會落在停止過戶日前。記得股價拉高獲利後,趕緊入袋為安。」

舉例來說,股東會訂在6月10日召開,股票最後過戶日是4月10日,若要參加股東會、享有投票權,股款必須要完成交割才會出現在股東名冊上,所以股票最後買進日是4月8日,得在此之前適時獲利了結。
最後,黎方國強調,如果公司基本面不佳,投資人更要有賺就跑。「搭董監行情最忌諱是買到爛公司,有時公司派主力會塑造連買的假象,誘騙投資人進場,目的是要倒貨。」黎方國認為,若該公司去年前3季營收或EPS出現明顯衰退,建議換股操作,降低風險。不過,若投資人認為公司董監改選後,新經營團隊能有利於長線發展,反而能長期持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