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芬番外篇】趙詠華失婚5年陷鬱 被她聲音偵探心法一點就通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魏世芬指導許多名人、歌手、政治人物的聲音表現,圖為趙詠華。
魏世芬指導許多名人、歌手、政治人物的聲音表現,圖為趙詠華。
這天下午,我們觀察魏世芬如何指導名歌手趙詠華演唱。她們站穩馬步,擺動身體運氣,一邊嘗試著不同聲音的表現效果,甜美一點、撒嬌一點、溫柔一點……,連鼓勵的用字都要小心斟酌。
曾以〈最浪漫的事〉在1990年代紅透半邊天的趙詠華,竟說自己不願意撒嬌:「以前我可以唱溫柔,但撒嬌我不願意,我的歌聲是柔中帶剛。我是築牆很高的人,可能因為憂鬱症或原生家庭的關係,我習慣在外面裝堅強、大聲說話,讓人覺得強而有力。小芬老師可以透過聲音幫我挖出內心世界,找到聲音的原貌,原來我可以溫柔,只是不願意嘗試。」
她經歷失婚後曾經有整整5年陷入低潮,魏世芬透過聲音找到了她心中的盲點。「唱到某個點,我會發現自己身體卡住,就會反省是什麼時候受的傷。因為原生家庭,我從小就要很堅強、勇敢,所以我從來不去面對,現在我會跟身體說對不起。」
指導名歌手唱歌,原來不是技術性的發聲或共鳴,而是找到身心卡住的位置。魏世芬也坦言,這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台灣的演員、歌手對於聲音指導專業沒有足夠認識時,往往會覺得:我為什麼要來這裡聽妳這個小女生指導?
魏世芬慢慢建立這個專業,首先是學習先聆聽他們的狀態、情緒、需求,主動去配合對方,而不是灌輸對方單向的知識。「大人物來上課前20分鐘,不要去征服他,是讓他釋放,有的人會狂走,有的會藏在心裡,跟他們工作很好玩。」
許效舜、澎恰恰演出音樂劇《隔壁親家》時曾接受魏世芬指導,許效舜說:「澎哥先學,他看得懂簡譜,我是連簡譜都看不懂。交響樂編曲也不像流行歌,沒有切入點,老師就說:『到哪個轉彎處,聽到哪個音符,過幾小節就輪到你唱。』老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很久,怎麼把我的中低音唱得很美、把戲裡角色的情感釋放出來,我本來無法突破的高音,竟然突破了。」
不只要指導毫無音樂底子的演員,有時候也要突破同溫層。有次雷洪為了飾演一個黑道大哥角色而來,魏世芬原本不太認識他,便說:「我剛有google,知道你有4個某啦!」雷洪聽了哈哈大笑。
魏世氛說花了20年左右,才建立起聲音指導在台灣的專業。聲音指導在西方是歌劇院裡的專門精細分工,但台灣沒有歌劇院、沒有聲樂常態演出,她剛回台時只能靠一年、半年一檔的音樂劇聲音指導慢慢累積口碑。「後來大家知道我有在做,演員會口耳相傳,發現聲音真的比較好聽,而且好聽很多。」
問她有沒有像電影《王者之聲》那樣的傳奇,她倒是說,曾經指導過一個政治人物演說,但一聽聲音,就知道他沒有勝算,因為中氣不足。「我最厲害的不是彈鋼琴,而是我的耳朵,我可以聽到太多細微的事情,我聽聲音會聽到故事,這個人哪條肌肉繃緊、哪裡不通。」
還好,我們只是來採訪的,不用擔心聲音洩漏太多祕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