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國際資金撤離中國 關注東協潛力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越南是全球多數科技大廠退出中國後的首選,經濟成長率長期看好,值得投資人留意。
越南是全球多數科技大廠退出中國後的首選,經濟成長率長期看好,值得投資人留意。
中美關係並沒有隨著拜登的上任而和緩,甚至「美國2021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已經把中國列為接近美國同級的競爭者,報告一出,可預見長期的地緣政治板塊移動,並牽動亞太區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資金布局。
越南是全球多數科技大廠退出中國後的首選,經濟成長率長期看好,值得投資人留意。
過往中美也是一直在角力,為什麼這次特別嚴重?嚴重到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把台灣列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區。我認為這與拜登的外交背景有關,川普是商人,談判以威脅和懲罰性關稅為主,但拜登很明顯採取國際圍堵的方式來施壓中國。
報告中指出中國是在軍事、經濟、科技上挑戰美國地位。用更具體的數字看,中國去年的經濟規模已達14.3兆美元,相較於美國的21.4兆美元規模,比例大約是0.67,此數字極為逼近1985年左右的日本,日本當時比例將近0.7,而美國當年用廣場協議打壓日本二十餘年,勢必也是拜登未來對中國的參考重點。

看好越南 經濟成長率

軍事上,美國無法直接限制中國發展,但經濟與科技上,美國已頻頻出招,從打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到之後封殺華為5G,並且美國資本市場開始切斷中國企業的融資,中國內部的反壟斷法,又重創阿里巴巴、騰訊、美團與京東等巨型企業,造成的影響就是國際資金大撤離。
中國債券市場3月出現罕見的資金淨流出現象,而港股成交量也從年初的港幣2,800億元下降到1,200億元,這都是明顯的資金出走訊號。至於國際資金撤出後,會轉進哪些區域?我認為台灣、日本、印度與東協國家,是因應科技業移轉最主要的受惠市場。
台灣主攻高階半導體製造等先進製程;日本生產各種電子零件關鍵材料與化學原料;至於東南亞與印度因為中國工資成本的提升,開始取代其世界工廠的地位。
如果投資人認為台灣與日本處於美中角力的前緣,而且股市漲幅過大,不妨長期關注東協,尤其是越南。越南去年的人均GDP達到3,497美元,成為東協第6名,經濟規模甚至超越了新加坡。
越南是全球多數科技大廠退出中國後的首選,產生的聚落效應又吸引更多的企業赴越南設廠,以IMF預估2025年越南人均GDP將超過5千美元估算,未來5年越南的經濟成長率平均將超過8%,換作是資本市場成長,又將給予多少倍槓桿呢?這是越南的吸睛之處。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