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演消防員救人 劉冠廷缺氧卻害怕放棄「會一起掛」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我覺得當演員滿幸福的,但每個行業有它要面對的問題。」劉冠廷說的,正是身為演員所感到的職業不安定感。
「我覺得當演員滿幸福的,但每個行業有它要面對的問題。」劉冠廷說的,正是身為演員所感到的職業不安定感。
身上這一套衣服很有爬蟲類的特異感,所以劉冠廷就這麼投入蜥蜴人的角色了⋯前兩年,他身上堆疊過很多角色,不過他是這樣的,像變色龍一樣,置身角色之中,有形隱於無形。
面對角色,劉冠廷向來把細節擴大、生長,當面對自己看似多樣與豐盛的成績,又把自己縮小,再次帶著不安,匍匐前行。在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是各自幽遠的深淵,是他對自己的探索。
所以,劉冠廷可以演出很多角色,可是眼前這一味,絕對很純。

火熱的演員魂 劉冠廷

1988年11月11日生。進演藝圈前曾擔任體育老師。2018年以電視劇《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拿下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2019年以電影《陽光普照》奪得第56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新作《火神的眼淚》每週六21:00於公視頻道、myVideo同步首播。

劉冠廷屏東老家賣的是豆花。「我們家的豆花只有糖水,沒有配料。這也是我在練習的、表演上在追求的,就很扎實。」是饒有深意、寓意人生的一味豆花,但他語氣隨即一變,「我爸也不是堅持,可能就覺得做配料很麻煩 ⋯」

自斷光環 人生就是買體驗

這是典型的劉冠廷辯證法,往前走一點後,肯定又會拉回來一點。不給自己什麼太過度的空間與可能性。
如同去年他以《消失的情人節》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也因《同學麥娜絲》中與王彩樺戀愛的結巴青年,而令人視線為之一頓,角色是很不一樣的,不過劉冠廷面對種種光環,反而急著切斷他眼前聚光燈的電源。他試圖說明角色很不一樣的原因:「剛好電影同時出來,大家就會覺得,你好像很厲害啊!很會演戲,角色都很不一樣。我很心虛啊,我真的超心虛!那是因為別人找我,角色都長不一樣嘛,那當然演出來就不一樣⋯」這一刻,他過渡到無限小的狀態。追不了外在之無窮,至微至廣處,就存乎於自己的內在,才有了足以無盡旅行的空間。
演了很多角色,劉冠廷也會害怕自己端不出別的東西。不過他正學習著,如何在角色的當下放鬆從流。
內在的空間太多了,劉冠廷也想得太多,他承認那是自己的毛病。「後來想,演戲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要想那麼多。但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時候,覺得壓力好大,就會有心虛的感覺。」
但劉冠廷的確是喜歡演戲的。即使他過去形容,選擇演戲因而必須經歷的,可能也不見得比家中的那碗豆花好吃。問他,現在有覺得這些滋味比家中豆花好吃了嗎?他笑道:「我覺得很難。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我好像這輩子不會停止思考這件事,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一直自問,答案卻仍是浮動的。不過現在劉冠廷是這樣想的:「好像演一個角色,你就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他,但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或是突然又燦爛起來:「有時候拍照可以穿到奇怪的衣服,還滿開心的。我覺得人生好像就是買體驗。當演員很好,可以體驗很多。」他的想法很多,全都在他心中成立著。

抽換人格 火爆裡提煉柔軟

劉冠廷在《火神的眼淚》演出脾氣火爆的消防員。為戲實習時,他穿上防護衣、進燃燒櫃體驗,即使是隔熱的,但他說:「哇!那個熱真的會衝擊進來。」
演出一直在生氣的消防員,劉冠廷(右)很在意角色該有的柔軟。(公視、myVideo提供)
跟真正的消防員聊天,理解執行勤務時會遇到什麼困難,即使自己演的是像「Angry Birds」(憤怒鳥)般一直在生氣的角色,但劉冠廷反而去想,他演的「林義陽」柔軟時會是什麼模樣。「演員都會愛護自己的角色。所以我跟導演討論他暴衝的程度⋯各種暴衝的同時,他有沒有彈性?會面臨什麼樣的後果,他自己知不知道?」劉冠廷不只要攀住火爆的特質,內在柔軟的彈性也相應而生,劉冠廷笑:「我覺得人是這樣啊,有很多面向,其實角色也都是。」
想起在消防隊訓練體能時,第一天要背水帶爬上四樓、下樓、翻輪胎、提水桶,最後再抱假人安妮抵達終點,戴著面罩的他超級喘,「我真的是用演員的想像,我現在抱著的就是一個真的人,如果我放棄,我們會一起在這邊就掛掉,只能靠那個意志力把自己拉回終點。最後我在終點坐了30分鐘,頭很暈、缺氧,去分隊第一天就這樣。」
談起自己在《火神的眼淚》消防員角色,劉冠廷說:「林義陽很棒,他會去衝撞很多東西、他會看到別人視而不見的東西,大聲講出來。」
劉冠廷甚至思考起擬真火場的戲,他內心該做什麼準備。「你知道你是安全的,可是你在角色裡,角色並不知道這是安全的。」他有夠多演員的想像,把個人與角色身處的社會脈絡連結在一起,不只是單面、不只是單點,再生長出自己的肌理與脈絡。
他慶幸女友孫可芳同是演員,可以了解他的狀況。而他面對女友時,給出同樣的理解。「你會知道,對方面臨的是什麼困難,雖然不一定幫得上忙。因為就像有時候我遇到困難,別人不一定幫得上忙,但因為工作相同,更能感同身受。或許幫不上忙,但是可以理解。」
劉冠廷以《陽光普照》的反派「菜頭」,拿下第56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錘鍊本質 錯誤中理解人生

劉冠廷身體頎長、輕盈、流暢,表情思索著、馴良著。我差點忘了,他以《陽光普照》拿下金馬獎的「菜頭」一角,綻開的笑容多令人打寒顫,使他現在的笑容有種不協調的的陽光感。
成績不錯的劉冠廷,內心還是不斷有小劇場,如「為什麼那個戲找他,沒有找我?」患得患失的功課, 是他始終要修練的。
「我知道我想很多的原因來自什麼,是來自沒有承擔的勇氣,所以才想那麼多啊,想要想出一個讓自己最不會受到傷害的選擇。」他糾結於此。然而又是過與不及,因為他斷掉臉書與IG,想讓自己不要被太多事情影響,卻因此更依賴YouTube,不同媒介的沉迷同樣泛出焦慮。「我愛看一些運動的影片,結果全世界的人好像都很會運動,因為跳出來的全都是類似的東西。你的世界變得只剩下打電動跟運動⋯」他停了一下:「還有一些心靈雞湯,我需要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曾是體育老師的劉冠廷聊到,他從去年開始練習俄式挺身,最近才發現自己的方法錯了。「大部分人想要得到那個結果,所以跳過了很多過程,然而難度並不等於效率 ,我一直在追求難度,但我忘記了那個效率 。」
劉冠廷喜歡走路,對他來說那是肢體訓練,打開感官,提醒自己呼吸,也感覺自己的全身。
他覺得那個動作很帥,於是早就想練,這是給自己的身體與心靈上的訓練,因為他不想成為一個只會說不會做的人。練習這個動作,對劉冠廷有著象徵意義,「上個月我才發現,我整個方法都錯了,當下我想天啊!那我不是浪費很多時間嗎?可是我又想,沒有(浪費)這些時間來發現自己是錯的,那你怎麼知道自己是錯的?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頓了一下,又非常劉冠廷式地拋出自我問句:「是不是跟人生有點像?」一直撈一直撈,欲撈去浮動的雜質,然後,才有對角色錘釘咬住的投入,才有對自己存在純粹性的追求。多純?正如一碗只加糖水的豆花。

場邊側記

小時候,家裡賣豆花的劉冠廷,會跟著阿嬤到村裡送豆花。聽起來是頗溫馨的故事,不過他笑開辯駁:「哪有開心?大家都去玩了,然後我要跟我阿嬤推著推車全村走,很累耶!」但想起來都是畫面,「就跟人生一樣,當下你覺得很痛苦,事後回想,是很甜美的回憶。」而至今,劉冠廷的人生規劃中,回家賣豆花,仍是選項之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