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每一支琴酒獨有的DNA。「台東的味道是部落裡的小米酒、刺蔥;澎湖是豔陽、風茹茶、仙人掌果和海味;萬華青華巷帶有濕氣的草味;台灣中、低海拔長著日治時期推動造林的樹種柳杉,那是我們山林的樣貌。」鄭哲宇選擇順勢特殊地型、風雨中還能盎然生長的植物,將其萃取出各地限定氣味,一塊一塊拼湊起島嶼的輪廓。
【台灣琴酒(下)】從森林海洋到部落 百味琴酒拼起島嶼輪廓

跟著琴酒專家鄭哲宇走進他的「Sidebar」,裡頭還有一處調配風味的實驗區,鄭哲宇把從澎湖運來的乾燥風茹草大把大把地塞進玻璃罐、倒入烈酒,接著用桌上的迷你版葡萄牙銅製壺型蒸餾器,「萃取出菊島特有耐旱、耐鹽草本植物的氣味。」此時的他已從採集者變成煉術師。






「台灣物產豐富、辛香料風味強勁,琴酒製酒過程可以表現食材特性,以及蒸餾師的技藝。」鄭哲宇的百味琴酒計畫已經完成第8支,每一次小批次完成的手工琴酒是工藝,也是文化。
譬如,「神聖勇氣琴酒—海洋 2021」可以喝到以淡菜、龍蝦製酒的趣味;「Sinasera 24台東山與海三週年琴酒」描繪的是在緊鄰太平洋岸邊生長的飲食文化。




啓動鄭哲宇製酒生涯的首支琴酒「那吧那一支琴酒」,加入荔枝、芒果、蜜香及紅玉紅茶、咖啡,甜味奔放,一口入喉,讓人由衷驕傲台灣身在亞熱帶島嶼所擁有的豐盛物產。
為書展特製的「寫樂2021台北國際書展琴酒」,玫瑰、板栗、紅心芭樂等花果香氣在口中綻放,這支酒達到本格派琴酒的結構強度,酒感飽滿。這些常見物產都搖身成了芳馥烈酒。


發下豪語想要探索台灣的100種味道,鄭哲宇靈感源源不絕,他像是心裡有一把火地預告:「我還想做出台灣醬油口味的琴酒。」要在清澈的酒體裡表現深沉發酵的鹹甘味,他已找來食材專家徐仲的著作《釀醬油》,和隱身在屏東萬丹鄉間「皇珵醬油釀造工坊」像是以清酒手法釀出的醬油,正在做功課中,把燒腦當成在練功。



Sidebar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文昌街275號
- 電話:0908-087-433
- 營業時間:18:00~凌晨01:00,週五、六到凌晨02:00,週二公休。
- 刷卡:可。不收服務費。
- 備註: 18:00~20:00僅提供Gin Tonic和Highball,21:00起開放Sidebar內部的insidebar,供應800款以上世界琴酒,以及鄭哲宇自創品牌「Soul & Spirits」酒款,部分聯名琴酒需洽合作餐廳。
-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