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過去2週在專欄中提到,疫情惡化並不會對股市造成直接影響。關於這點,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最近疫情開始惡化的越南,股市指數甚至創了歷史新高。只不過,時序進入到6月,我們可能要面臨更大幅度的波動。
【達觀股市】股市即將面臨聯準會考驗

台灣疫情並沒有明顯好轉現象,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疫苗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唯一解方。所幸,近期已經陸續傳出疫苗的好消息,雖然可能還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是台灣終究會有擺脫新冠病毒的一天。
經濟數據齊發 值得關注
首先是本週五就要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前1個月的就業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但我在3週前的專欄就已提到,這很可能是統計調查的誤差所致。
因為從ADP非農就業數據及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來看,美國的就業市場仍在穩定復甦當中。也因此,如果本週公布的就業數據回到應有的成長軌道上,就可能讓市場聯想到聯準會是否會加速緊縮腳步。
其次,美國將於6月10日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週公布的核心個人消費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1%,已經高過於聯準會的2%目標值。而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各種機票、旅遊、租金也開始回升,這很可能會讓市場懷疑,聯準會所說的「暫時性通膨」是否只是暫時的?
最後就是6月15日與16日的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如果按照上個月的會議紀要來看,聯準會已經表示將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中,討論調整購買資產的速度,而會否在6月的會議中釋放更多訊息,值得投資人進一步關注。
簡單來說,從本週開始,全球資本市場將面臨一連串的經濟數據,以及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考驗,這很可能會讓資本市場開始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然而,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雖然聯準會開始調整資產購買速度、甚至退出量化寬鬆,可能會讓市場出現短期波動。但長期來看,股市仍然會維持緩漲局面,直到升息循環的末端才會出現較為劇烈的修正。
因此,面對近期可能出現的短期波動,或許會是另一個拉回逢低買進的時間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