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詩人撐家番外篇】陸配口音被疑是賊 從被歧視到美食名嘴都挺她 紅林包子鋪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陸配王紅林(紅衣)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台灣闖出一片天,她的老麵包子擄獲一票鐵粉客人支持。(疫情爆發前拍攝)
陸配王紅林(紅衣)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台灣闖出一片天,她的老麵包子擄獲一票鐵粉客人支持。(疫情爆發前拍攝)
早年,有些人會用異樣眼光看待外籍配偶,紅林包子鋪老闆娘王紅林永遠記得,剛隨丈夫來台定居,幫兒子辦理入學註冊手續時,辦事員聽到她的口音,得知她是無業狀態,竟意有所指的對著其他排隊家長喊了句「 趕緊把包包收好」,讓她既難堪又尷尬。
「早期歧視太多了,但都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很多朋友都是台灣人 ,而且我一路走來一步一腳印,點點滴滴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拚。」婚前在大陸曾是國文老師的王紅林,婚後努力融入台灣生活,赴鞋店、包子店打工,每天早到晚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她累積不少貴人,5年前自立門戶開店,不少美食、名嘴都被她的好手藝所吸引。
美食家陳鴻(右)也對王紅林的好手藝讚譽有佳,2人因此成為好朋友。(王紅林提供)
綽號「包子詩人」的王紅林,婚前是廣東沿海一所中學的國文老師,婚後隨丈夫來台定居,為了生活放下身段,先後在鞋店、包子店打工,愛賺錢又閒不下來的她,還曾開過服飾店、滷味店,當時已懷了第二胎的她,還因工作太過操勞意外流產。
「我在台灣遇到很多貴人。」總是正能量滿滿的王紅林,一度曾在新店住家旁開服飾店,但因進貨成本過高導致經營不善,提早解約遇好心房東未扣押金,而頂替的下一位租客將店面改開包子店,王紅林乾脆應徵店員,從賣衣服改賣包子,沒想到從此和包子結下不解之緣。
表定早上6點半上班,有心想學一技之長的王紅林,每天5點就到店裡,她笑說:「幫人家做事不要怕吃虧,有時包子賣不完,我還主動留下來把包子賣完才走,老闆很賞識我的工作態度。」在店裡,王紅林學會如何包包子,但卻不懂得發麵、調餡,幸好大陸老家養父母以前就愛吃包子、饅頭,也會自己動手做,自立門戶前還隔海向養父母求援。
王紅林只用高山高麗菜,她會親自選購,確保品質。(疫情爆發前拍攝)
王紅林自嘲:「我的包子都是家庭式做法,就是複製我爸做包子的方式和口味,剛開始也鬧了不少笑話,不是餡料調味太鹹,就是包子蒸不熟,還請養父母來台技術指導3個月。」前老闆還曾到攤位捧場,王紅林為了不和老東家競爭,在口味上也大不相同。
「我前東家的包子多是葷的,但我比較想做素食口味包子,這樣不管是吃葷的或吃素的人都能夠接受。」店內只有一款鮮肉包是葷的,其他多為素食口味,麵皮皆是長時間發酵的老麵,王紅林對食材品質要求高,選用溫體黑豬肉、高山高麗菜、市價3倍的非基改嫩豆干,就連紅豆餡也是每隔2天現熬萬丹紅豆泥,紮實飽滿卻不會過於甜膩,因用料紮實、口味獨特,很快就在新店、中和累積好口碑。
素食口味的高麗菜包加入冬粉、非基改豆干,清脆爽口。(13元/顆)
鐵娘子靠自己拚出一片天,王紅林笑說:「剛來台灣時,如果我想得過且過也可以,那時先生還有工作,但我就是愛賺錢,養父退休前的薪水,無法負擔妹妹念大學的學費,我靠打工可以不跟先生伸手,還能補貼幫忙娘家,也算是回報養父母的恩情。」真性情的王紅林,如今靠著包子累積一票鐵粉,包括美食家陳鴻、徐天麟、導演李崗、漫畫家老夫子都是座上賓。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