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解封亞洲4】最懷念港式擁擠 難忘爬獅子山夜探超療癒美景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香港十字路口的叮叮車與交通號誌的嘟嘟聲,都是我最懷念的香港聲音。
香港十字路口的叮叮車與交通號誌的嘟嘟聲,都是我最懷念的香港聲音。
解封後,我最想旅行的前三名城市,一定有香港。這幾年因為工作關係,頻繁造訪香港,除了獲得入境快速通關資格,也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起深厚情感,加上旅程中結交的許多朋友,造就香港在我心中無可取代的分量。
在中環走多了,總能不經意的路過李小龍塗鴉。
還記得幾年前因為颱風,我搭乘的郵輪不得不更改航線,從日本改為停留香港兩天一夜,雖然完全超出計畫,但因為香港朋友的熱情接待,不只擔任一日導遊還開放家中客房,讓這趟意外行程,變成像是回到第二個家般的親切與溫暖。
不趕時間的話,到碼頭搭乘天星小輪,是我認為最悠閒又最能欣賞風景的交通方式。(童心怡攝)
香港半山自動手扶 梯是每個來到中環的遊客,一定會經過的行人要道。(童心怡攝)
在香港,還有幾件讓我印象深刻的回憶,像是第一次在香港爬山,就直接被嚮導帶去夜爬獅子山,同團還有夥伴扭傷腳,但最後攀到山頂登高望遠,眼前從未看過的遼闊燦爛夜景,讓所有的疲憊一消而散。
第一次在香港爬山,就被嚮導帶去爬獅子山,晚上遼闊的夜景讓眾人都心醉了。(童心怡攝)
水泥叢林的香港,仍有些郊野與離島非常適合騎腳踏車。(童心怡攝)
在香港九龍海濱步道晨跑,很能體驗當地人平日生活與休閒的視角。(本刊資料照片)
擁擠,是我愛上香港的一種變態心情。尤其在小吃店和餐館,併桌用餐是常態,若不能接受,有些店家還會要你別吃,但這種小吃店老闆的猖狂,我卻把它當作是香港獨特的人文風情,甘之如飴地屈身在侷促空間裡,享受著人間美味。
吃港點被我視為每次來香港必做的事,除了有台灣吃不到的味道,還能體驗懷舊手推餐車與飲茶文化。
在精釀啤酒吧「65 Peel」感受到香港啤酒世界多采多姿的風味。
選一間有天台的餐廳,喝著小酒,配點下酒菜,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感受香港夜晚的美好。(本刊資料照片)
這種變態的喜愛之情,延伸到坐「的士」,後期去香港,因為行李笨重,幾乎都從飯店搭的士去香港站轉乘機場快線,但香港司機多半不喜歡載這種短程路線,所以每次招到車,解釋我的路線後,都抱持抽獎般的心情,希望司機不要脾氣差拒絕我,下車前如果跳錶沒被多算錢,不只連忙謝謝好幾聲,更是毫無期待地乖乖到後車廂自己搬行李。
第一次在國外剪頭髮就獻給香港「Visage One」。
白天是只剪5位客人的理髮店,晚上則變成爵士酒吧。(童心怡攝)
這幾年我越來越感受到香港店家對台灣遊客的友善,不論是在酒吧請服務生介紹精釀啤酒,或聊起咖啡選豆,老闆聽見我從台灣來,總會多聊上幾句。或許這兩年香港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可就算再怎麼改變,它仍是那個午夜夢迴常在我腦海中縈繞,讓我心底激動澎湃的地方。
炎炎夏日造訪香港,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喝一杯清涼的「公利真料竹蔗水」,兩年前記者造訪時,發現也有啤酒可買。

旅遊記者童心怡

沒事就喜歡喝兩杯的旅遊記者,旅途中總少不了咖啡與啤酒作伴,遇到選擇困難時,挑濃度高的就對了。

《鏡週刊》旅遊記者童心怡在疫情前經常造訪香港。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