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投資型保單買氣夯 427檔類全委帳戶大檢視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挑選類全委保單連結的投資帳戶,有5基本原則,包括檢視績效、標的多元、注意匯率風險等。
挑選類全委保單連結的投資帳戶,有5基本原則,包括檢視績效、標的多元、注意匯率風險等。
上半年投資型保單熱賣、成長逾6成,其中有專家代操的類全委保單成主力,特別是以著眼投資、不含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險最受保戶歡迎。過去市場上已發行427檔類全委帳戶,逾8成標榜配息撥回,哪些帳戶讓保戶真正賺錢、不領本金?本刊針對市場上所有類全委帳戶作檢視,幫保戶挑出經得起考驗的帳戶。
儲蓄險絕跡、利變型保單在低利環境下不具吸引力,相對來說,美股、台股持續熱絡,刺激民眾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意願。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投資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達1,40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6%,買氣強壓傳統型商品。

有配息機制 占比逾8成

尤其上半年已有30檔類全委帳戶成立發行,熱度雖不及2015年高峰的一半,卻也追上前2年皆發行33檔的水準,可見市場又重燃投資需求。過去7、8年來,總計有19家壽險公司發行類全委保單,分別委託給35家投信投顧業者操作,根據各家官網揭露,共發行427檔類全委帳戶,其中主流是有撥回資產機制(俗稱配息)的商品,占比逾8成,無撥回的累積型則不到2成。
民眾準備退休金意識抬頭,不需保障、想長期理財者會選擇變額年金險。
「類全委帳戶連結的保單就是投資型保單,包括『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及『沒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險。」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近幾年民眾準備退休金意識抬頭,很多不需要保障、想長期理財的保戶,會選擇變額年金險。
曾任職壽險公司的投資達人郭俊宏也直言:「很多保戶買類全委保單,除了看中專家代操外,月配息撥回機制是主要考量。」47歲的蔡小姐便是一例,她在2014年投入300萬元買了變額年金險,原本估算配息率約5%,一年可領回15萬元,但領了3年後發現報酬率不如預期,連帶讓帳戶淨值跌掉一成,她趕緊解約拿回260多萬元,連經手的業務員都感嘆白忙3年。

求資本利得 風險等級高

從蔡小姐的例子可知道,類全委帳戶表現優劣關係保戶權益。那麼,到底哪些類全委帳戶有幫保戶賺到錢?本刊特別檢視全市場427檔類全委帳戶,依各壽險公司公布的「含撥回資產(提減)績效(即包含保戶息收的總報酬率)」做評比。
評比方式區分為「有資產撥回(配息)」和「累積型」兩大類,排除成立未滿1年的帳戶,以短期3個月、今年以來績效在排名前1/3內,且長期1年、3年績效在排名前1/4內,作為篩選標準。
首先,在保戶最愛、總計發行359檔的「有資產撥回」類別中,經篩選有19檔符合標準(部分入選帳戶同時有現金和單位撥回視為同檔),其中近一年績效表現前3名為:安達人壽的「中國信託投信全委代操美歐動態策略價值投資組合」、報酬率約40%,「復華投信全委代操戰略贏家價值投資組合」、報酬率近37%,和法國巴黎人壽委託富達投信操作的「趨勢創新投資帳戶」、報酬率約26%。3檔風險等級都在RR4以上(風險由低至高分RR1至RR5;RR4以追求資本利得為目標),適合穩健和積極型保戶。

股票比重大 投資表現佳

「類全委帳戶的內容就是組合型基金,有資產撥回機制的帳戶,多半訴求穩定配息,配置有股有債,風險等級普遍落在RR3。」郭俊宏說,近來因為股市走多,股票配置比重越高,投資帳戶表現就越好。
受惠美股漲高,積極配置美股部位的投資帳戶績效表現好。(翻攝自紐約證交所臉書)
以安達人壽的「美歐動態策略價值投資組合」為例,每月依據OECD領先指標配置美歐股票權重,目前美歐配置比例為7比3,聚焦科技、通訊、消費產業,僅保留少部分現金。對此,安達人壽表示,近年美股走多頭,依領先指標做布局的策略奏效。
法國巴黎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則強調,保戶的風險承受度決定自己適合什麼帳戶,「『趨勢創新投資帳戶』是法巴唯一RR5等級、設計給積極型保戶的帳戶,在股市多頭時較容易有好成績。」
而在「累積型」類別中,本次入選7檔投資帳戶,其中有4檔成立時間長,5年績效都在60%以上,分別是「三商美邦人壽中港台股金利High」、安達的「復華投信全委代操戰略贏家價值投組」、全球人壽的「全球精選積極型」、台壽的「宏利精選積極型」。

看過往績效 4原則輔助

雖然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但保戶在選擇類全委保單時,過往績效確實是客觀的參考依據。不過,除了績效外,專家另外提出挑選4原則。
一、標的多元:「投資帳戶由投信業者代操,最怕標的單一只買自家發行的基金,沒有客觀站在客戶立場著想,把賣不好的基金都塞到類全委帳戶裡。」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提醒,保戶可觀察每月月報,檢視類全委帳戶投資哪些基金。
二、下檔保護:類全委保單的年化資產撥回率有4至6%,但如果帳戶績效不好,仍然持續撥回,就會演變成保戶只是領回本金自嗨。戴朝暉表示,有下檔保護機制的類全委保單,在2019年後已成主流,例如當淨值低於8元便不再撥回。
「沒有下檔保護,遇到績效不好又持續撥回,會導致淨值下降,甚至面臨投資人贖回,形成惡性循環,不利經理人操作。」郭俊宏提醒,要留意資產撥回組成比例,如果撥回來自本金遠高於可分配淨利率,就是警訊。
買外幣保單最好衡量需求,當心匯率風險。
三、低費用率:台灣理財規劃促進會CFP顧問蔡政良表示,類全委保單委由專家操作,須留意每年管理費和經理費吃掉部分績效。年費用率最好控制在1.2%以下。
四、匯率風險:外幣變額年金險以美元為主流,但市場上也有澳幣、人民幣等選項,而壽險公司公布的績效通常是原幣報酬,沒有反應匯率波動,如果保戶存退休金最終還是要換回台幣,就要留意匯率風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