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美國就業數據亮眼 縮減購債在即會員專區財經理財美國就業數據大幅改善,預計最快今年底,總就業人數就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翻攝NYCHA臉書)文 王伯達發布時間 2021.08.10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聯準會達觀股市Fed美債王伯達美元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快則8、9月 宣告縮減購債將帶升美元 衝擊非美股市美國上週公布7月就業報告,包括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失業率、勞動參與率、平均工時與平均每小時工資全部優於預期,其中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94.3萬人,如果按照目前每月增加100萬人的速度來看,那麼最快到今年底,美國的總就業人數就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快則8、9月 宣告縮減購債這次就業數據大幅改善,除了美國經濟逐漸解封之外,我認為更關鍵的因素或許在於,美國逐步取消了額外失業救濟金,讓沒有儲蓄的美國民眾必須要重返職場。近期儲蓄率下降和信用卡消費餘額上升,間接證明美國民眾已經逐步消耗掉他們在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預期接下來幾個月的就業數據,應該會維持在相對高點。只要變種病毒沒有進一步擴散,並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封鎖政策。而這樣亮眼的經濟數據出爐,讓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美元指數快速跳升,因為市場預期,我們距離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的時間點,又更近了一些。很可能是在8月的全球央行年會,或是9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但我認為,聯準會可能會等待更多數據,以及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解決之後,才會正式宣布縮減購債。以2013年聯準會縮減購債的過程來看,他們從年初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開始提到相關議題,然而接下來則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討論什麼樣的條件之下才適合啟動。將帶升美元 衝擊非美股市當年的環境與目前有許多相似之處,美國經濟逐漸由次貸風暴的衰退中恢復,但同樣遭遇了債務上限問題。在美國兩黨政治僵局無法解決的背景之下,美國政府只得被迫關門,影響到部分政府機關運作。即便美國就業數據已經非常亮眼,但當時的聯準會是等到債務上限在10月達成協議後,才於當年12月的會議中做出決議。也因此,我認為這次很可能也會循著相同路徑,等到第4季才做出決議。而屆時可能會帶動美元與公債殖利率上升,並衝擊非美市場股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