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鍾全斌都會從廈門返台省親,同時開設藝用解剖學短期課程。我跟他約在高雄的教室採訪,身高近一米八的他,從二幅人體骨骼黑板畫後現身,這個活動黑板很特別,自地面延伸至天花板,他說:「這是我為教學量身訂製,剛好可以畫下與真人等比例的人體骨骼正反面圖。」在粉筆和黑板摩擦的沙沙聲中,他進一步解釋,「黑板上的人體骨骼圖,是大體老師躺在解剖檯上,下刀解剖前的標準姿勢,近似瑜伽的攤屍式。」
【職場人語】女友嫌畫畫沒出息被分手 他拚到醫學院教畫 繪師鍾全斌專訪

學設計出身的鍾全斌,5年前上傳1支繪製人體的教學影片,3天吸引13萬人次瀏覽、1萬則留言,他的職場人生因此改變,被破格延攬至中國廈門醫學院任教。
年少時即鍾情於畫畫的鍾全斌,因父母一句:「考上好大學後再談畫畫。」畫筆一擱6年,直到離家北上念大學才重拾畫筆,卻被大學女友質疑畫畫沒前途而被分手。
雖非美術科班生,鍾全斌只要一筆在手就不停練畫,靠著人體骨骼及肌肉圖,建構出自己獨樹一格的畫風,從設計跨越醫界揚名。

學設計出身的鍾全斌,現任教於中國廈門醫學院基礎醫學部,藉由繪製人體骨骼肌肉、內臟及器官等,用畫筆教導醫學院大一新生解剖。在尚未跨足醫界以前,他曾先後任教於亞洲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等設計學院,教授藝術史、設計史、應用插畫及藝用解剖學等課程。
鍾全斌 小檔案
- 年齡:37歲(1984年生)
- 現職:中國廈門醫學院基礎醫學部副教授
- 學歷: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創作組碩士
- 資歷: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系講師
- 家庭:已婚
- 新法:用左腦畫圖
- 戰績:2020年JIA日本插畫家協會年度大賞–銅賞、2018年德國iF設計獎傳達設計類Winners-Award、2017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
擱筆6年 蹲圖書館自學
對於藝用解剖學這門素描人體的基礎畫技產生興趣,要從他擱置畫筆、準備升學的國高中時期說起。「在我國小時,因父母忙於經營家業,課後待過各種才藝班,但比較感興趣的只有繪畫。」中學美術課本中,西洋繪畫巨匠們描繪人物肖像的作品,在2D平面畫布上,卻呈現出栩栩如生的3D立體感,肌膚像真的透出血色一般,深深吸引他,我的理想是畫出像蒙娜麗莎那樣的作品。」

原本想報考中學美術班,因父母一句:「考上好大學後再談畫畫。」畫筆一擱就是6年;即使高分考取台南一中,他始終游離於課業之外,甚至埋首踢足球。大學也在父母不浪費好成績的期待下,選填政大廣告系就讀。
離家北上念書,得以重拾畫筆,但他找不到進修基礎繪畫的管道,只好土法煉鋼,在圖畫館對著泛黃的藝術史書籍臨摹;每天從開館畫到關館,再移動到24小時開放的地下閱覽室繼續畫,小瞇一下等開館再回去畫,「一個人在圖書館畫畫,偶爾會收到陌生人遞小紙條,表示鼓勵或喜歡我的畫。」至今,他教學中信手拈來的西方人文藝術史、名畫中的醫學故事等等深厚底蘊,全是當時蹲圖書館累積下來的養分。
苦練畫技的同時,他喜好閱讀國內外設計期刊。在英國月刊《Computer Arts》上,從世界頂尖藝術家發表的教程及專訪中,鍾全斌了解到,藝用解剖學是人物繪圖無法跳過的核心關鍵,「文藝復興時期,醫生與畫家合作,有系統且詳實地繪製下醫學研究紀錄,相對開拓解剖學知識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慢慢衍生出19世紀歐洲學院派美術教育核心的藝用解剖課程。」
練就畫技 鑽研藝用解剖
鍾全斌說,藝術巨擘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曾親手解剖過屍體,「在解剖學基礎上,再加上透視法、幾何學、人體骨骼及肌肉比例的分析,使得作品既細膩優美又寫實。」他終於找到自中學以來,心中理想的畫技,也成為他日後鑽研藝用解剖學的主因。

熱愛畫畫,卻讓他大學時唯一的戀情腰斬,「我把當時女友的肖像,用藝術史上不同流派的畫風,繪製成一本專屬畫冊,送她當生日禮物。」未料收到生日賀禮的女友,感動之餘,卻坦白地對他說:「學長我很喜歡你,但學畫畫的人沒前途會餓死。」這對喜愛畫畫的他,無疑是一記重擊,分手消沉之際,仍是畫畫陪他度過失戀的傷痛。
直到就讀雲林科技大學研究所時,鍾全斌實現了平面設計與繪畫創作的夢想,不僅遇見同為視覺設計及繪畫同好的小學妹,成為他的人生伴侶,並在指導教授謝省民的安排下,開啟他人生第一堂藝用解剖學的教學工作,自此踏入教學領域。開始靠畫畫為生,謀得教職也終於讓長輩肯定這是份正當工作。
鍾全斌教授藝用解剖學時,並非發講義讓學生自行臨摹,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從無到有地跟著他同步動手,「這門課不難,只要我畫一筆,你也畫一筆,下課我畫完,你的作品也完成了。」他強調,「畫畫設計不講求天分,講求的是正確的學習方式與不間斷的努力。」
教學爆紅 獲醫學院教職
他萬萬沒有想到,2016年因投影機故障的偶發意外,讓他在網路上爆紅。當時,他在台南科大教學時,實物投影機發生故障,台下的學生頓時鼓譟了起來;鍾全斌索性放下手上的筆,捨實物投影機,改用粉筆與教具尺規,將人體骨骼與肌肉解剖圖,直接畫在黑板上。神乎奇技的畫功,儼然成為他獨有的教學特色,完美而療癒的黑板畫變成學生課後的打卡拍照點,上傳到網路的粉筆板畫,一時間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他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分享一支教學影片,獲網路媒體刊登後,短短3天吸引了13萬人次瀏覽及1萬則留言,緊接著,他接受美國知名藝術網站Bored Panda越洋採訪,高超的畫技加上高顏值,鍾全斌成為走紅國際的網紅繪師。

這波強力網路推播,吸引時任廈門醫學院校長吳小南的注意,同年9月,鍾全斌受邀前往該校醫學院部任教,教導醫學院大一新生人體形態素描。雖然在醫學院,常有解剖老師會畫簡略的圖協助教學,但結合美術設計與醫學專業,且單獨開設一門課教畫解剖圖,則是廈門醫學院獨創的課程。
任教醫學院第一年,鍾全斌為了一週3小時的課程,花上9小時熟悉醫學專有名詞及背後命名源由,獨樹一格地在黑板前,帶著沒有繪畫基礎的醫學院學生,在課堂中我一筆、你一筆同步手繪人體結構,再結合西方人文藝術史用故事鋪陳,活化學生記憶內化吸收。
線上推廣 彌補少年缺憾
原本沒繪畫天分的醫學院學生們,一舉包辦中國醫學生解剖繪圖競賽一、二、三等獎,打敗美術專科生,拿下中國大學生美術年鑑的銅獎,甚至有醫學院學生受到他的影響,立志成為醫學插畫家。

不只熱衷繪畫,從大學時期鑽研藝用解剖學,到研究所時投入藝術插畫、海報設計及工業設計,鍾全斌近年累積的創作實力,在世界設計大賽中頻頻獲獎-2020年JIA日本插畫家協會大賞銅賞、2018年德國iF設計獎傳達設計類的Winners-Award、2017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等,並將闖盪各大設計賽事的實戰經歷,寫成參賽指南在粉絲專頁上大方分享。
一筆在手,搭捷運、搭飛機、開會、睡前…都是他的練畫時間,他會自訂許多練習主題,把人體結構切分成一個個主題部位,360度全視角畫上一圈,畫到腦海會自動浮現比例概念,是他掌握純熟畫技的關鍵。教學前一定把講義全部快速畫過一輪,才算備完課,鍾全斌對畫畫的熱愛近乎偏執。

2017年起,除教學正職外,鍾全斌將他從大學累積至今的藝用解剖學學習及教學心得,集結成《骨骼之書》出版;並在線上推出藝用解剖學的繪畫課程,致力推廣人物繪畫入門基本功,無非也想彌補自己年少時,想畫畫卻求助無門的缺憾,「如果19歲時有人可以告訴我,骨骼的比例與原理,是怎麼定出來的,或許我就不用在圖書館裡泡到天荒地老了。」
「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好,對我來說,這件事就是畫畫。」鍾全斌為他鍾愛的繪畫,許下看起來平淡卻不凡的允諾,把醫學中對人體的探索化為藝術分享。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