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存5成薪買全球股債 33歲工程師靠4檔ETF滾千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陳逸朴以長期間回測數據,釐清不同資產配置的效果,在風險與報酬間求得平衡。
陳逸朴以長期間回測數據,釐清不同資產配置的效果,在風險與報酬間求得平衡。
新冠病毒不斷傳出變異、美國QE即將退場…都讓投資人焦躁不安,不過,33歲的軟體工程師陳逸朴卻絲毫不受影響,他不研究個股、也不管政策脈動,只管將每月的5成薪資存下,並投入海外掛牌的4檔ETF。簡單1招,讓他在5年內滾出近千萬元資產,年化報酬率約12%。
「每個人都想靠投資賺錢,但賠率比勝率更重要,這樣才不會因為擔心大賠而睡不著覺。」33歲的陳逸朴,一下班馬上趕來受訪,戴著深度厚重眼鏡的他,工程師性格表露無疑,「有一種資產配置組合叫Three Fund Portfolio,很簡單,就由3種標的:美股、非美市場和美債組成,我做過回測,過去10年股8債2的配置,年化報酬率12.26%。」
長期來看,全球經濟持續向上,買被動型產品ETF可輕鬆取得市場報酬。

陳逸朴投資小檔案

  • 年齡:33歲
  • 現職:軟體程式工程師
  • 學歷:交通大學資工系、交通大學網路工程研究所
  • 投資心法:
    1. 用低成本指數型工具,投資全世界
    2. 資產配置一定納入債券,股債比為8:2
    3. 不管股市如何,有錢就投入,讓資金自創複利效果

精算賠率 驗證再驗證

「意思是,持有此投資組合6年,本金就能翻倍。別忘了,這種方法可是不用選股也不用選時間殺進殺出,就能擁有如此表現。不過要注意的是,股8債2的最大下跌幅度是16.81%。但不論如何,比起全部持有股票,像去年因疫情導致的股災,美股最大下跌超過30%,有債的配置還是讓人比較能睡得著覺。」
畢業自交大資工領域系所的陳逸朴,不斷以數字說明、佐證資產配置大道至簡的威力。觀察他在網路上分享的投資文章,更是滿滿的折線、表格、柱狀圖…挖出過去的數據,驗證、再驗證是他的習慣。
當經過驗證,發現長期被動投資,賠錢比賺錢還困難,陳逸朴從2016年起,將多年儲蓄的100萬元全數投入ETF,並不間斷地將工作收入的5成再滾入。而他目前持有4檔海外掛牌的ETF分別是: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WRA(英國掛牌的全世界股票ETF)、BNDW(Vanguard全世界債券ETF)、VAGU(英國掛牌的全世界債券ETF),配置為股8債2。他透露,至今4檔ETF已讓他累積近千萬元資產。

招式一:分散投資 和全世界一起成長

從陳逸朴持有的股票型ETF,可以看出都是全球型產品。問他為什麼不以最厲害的美股市場為主,陳逸朴馬上又以數據說明,「雖然2010至2019的這10年,標普500指數年化報酬率達13%,新興市場不到4%;但往前推10年,新興市場是9.8%,美股甚至是負的。2個10年,兩種面貌。」
「把所有可能回報都掌握在手,不是既簡單又安全嗎?」他解析,1988至2019的30年期間,新興市場回報率為10.7%、美國則為10.8%,兩者不相上下,「所以不要猜測,買進全世界,就不用擔心押錯邊了。」
比較特別的是,一般投資人布局全球型ETF,會以美股掛牌的VT為主,但陳逸朴還將觸角伸及英國掛牌的VWRA,他解釋,該ETF因屬累積型,買進後不需擔心股息再投資或股息扣稅等問題,「且經過計算,投資VWRA比VT每年可省下約0.3%成本。」
陳逸朴表示,配置債券是一種買保險的概念。

招式二:債券收益率再低 也要納入配置

「持有債券,它會在順風時默默待命;但在逆風時,它會替你開啟引擎突破重圍。」雖然面對多年上漲的股市,多數人對債券不屑一顧,不過,陳逸朴始終將債券占比維持在2成,「我很怕波動度過大,有了2成債券,整體波動度會降2成。配置債券不為增加報酬、而是買保險。」
事實上,目前的債券配置曾經過一番轉折。陳逸朴指出,他剛開始選擇債券ETF是以績效掛帥,買進EDV(Vanguard美國延期公債ETF),「股債是呈負相關沒錯,但沒想到在美股向上的過程中,EDV淨值竟從140美元跌至110美元。買了債券還要承受如此大的波動,實在本末倒置,所以之後馬上轉為BNDW、VAGU這兩檔ETF,雖然獲利率較低,但起碼讓人安心。」
Vanguard(先鋒集團)目前是美國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以指數型產品著稱。(翻攝vanguard臉書)

招式三:不逢低加碼 有錢就投入

不同於許多投資人會保有現金,等待市場下跌時再進場,陳逸朴則是笑說,「我恐怕很難加碼,因為已經all in了。」他強調,長期投資不需逢低加碼,有錢就該投入,不需要等著下跌的到來。
會有這番體悟,是因為陳逸朴曾以標普500的歷史數據,拉出不同投資時間長度,估算逢低加碼與定時定額兩者間的總資產報酬,他發現,只要投資時間在30年以上,下跌就加碼的策略反而輸給定時定額,「我還做過越跌加碼越多的回測,結果也是一樣。」
如今陳逸朴以年為單位,定時定額將錢投入市場,「我已備有半年緊急備用金及買房準備金,每月可存下收入的5成來投資,且只進不出。」
「去年3月全球股市崩盤,我當時想等更低點再買進,結果等到市場都反彈,還是沒進場。」長期關注陳逸朴部落格的王立傑提到,他是看到陳分析逢低買進並沒優於定時定額的文章,才加強他投入市場的決心,於去年6月進場,「我現在已將手中閒錢9成5都投入。」
也被陳逸朴圈粉的陳惠婷坦言,陳逸朴的文章雖總是大量使用數據說明投資理論,讓她看得很吃力,「卻激勵我找更多資料,我最近開始買一些ETF,只盼幫女兒們多存些教育基金。」
33歲的陳逸朴是軟體工程師,一下班趕來受訪,分享他投資ETF的經驗。

沒安全感 苦研投資術

談到與投資的連結,陳逸朴不諱言是因為對家庭財務的不安,「讀高中時,父親因為投資公司及買股失利,家中經濟陷入困境,念大學和研究所我都得申請學貸,每月生活費6千元也是爸媽向親友借貸而來。」他提到,因為急著想幫家裡解決經濟狀況,所以剛進入職場時,跟買別人推薦的阿里巴巴等3檔美股,結果1年後賠3成出場。
「我花大量時間閱讀並從網路蒐集資料,誰的方法看起來厲害,就筆記學習,用功程度不亞於當年的升學考試,但努力學了老半天,也沒看出成果。」陳逸朴苦笑,「是之後接觸綠角的文章,再加上閱讀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的理論,才真正了解到,原來指數化投資可如此不費心力,也能得到應有報酬。」
找對方法後,儘管陳逸朴不期待賺快錢,卻賺不停,「我幫家裡償還了百萬元債務,也幫自己存近8位數資產。」最後他有感而發地說,「若想快速致富,那就買樂透吧!但投資無法靠運氣,要靠適合的投資工具,加上時間的累積。」
美國QE政策即將退場,美股起伏震盪,但投資全世界的陳逸朴絲毫不受影響。(翻攝NYSE臉書)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