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新北淡水的「黃金級綠建築」禮萊廣場,從大廳地板到整面觀景落地窗,全都擦得晶亮,走在前面的黃昭贊,要我們欣賞窗外海景,邊說著清潔經:「擦玻璃是最需要技術的,我們還出國比賽拿過冠軍。」
【頭家開講】女同學嫌他臭 他靠打掃成大老闆還做出台灣第一個防疫門 潔之方集團董事長黃昭贊專訪

「清潔、消毒與生活息息相關,卻是最弱勢的產業。」潔之方集團董事長黃昭贊有感而發。40年前三專還沒畢業就與金門同鄉以1台吸塵器、1台打蠟機創業,別人看輕打掃行業,他不看輕自己,靠著替客戶詳細做清潔計畫突圍,是第一個拿下兩廳院、進駐台北101及台北捷運的清潔公司。
清潔產業門檻低、競爭激烈,黃昭贊不願削價搶標,也流失過版圖;但他不氣餒,1991年引進日本病媒防治技術,布局環保科技,在醫院的清潔、消毒領域市占第一,還幫孔廟等古蹟除蟲害,集團去年營業額11.2億元。
疫情當前,黃昭贊率公司做出台灣第一個防疫門,已經低調多年的他,為了後疫情時代來臨還有仗要打。
偌大的廣場是潔之方2年多前就接到的案場。幾名清潔員剛好經過,不知道眼前這位穿著簡單、想表演擦玻璃絕活的正是公司老闆。

黃昭贊小檔案
- 生日 ▶ 1961年(60歲)
- 家庭 ▶ 已婚、育有2子
- 學歷 ▶ 世新三專電影科
- 經歷 ▶ 業務員、搬運工、清潔工、中國環保雜誌社長、上海唐尼環境事業總經理
- 座右銘 ▶ 信任、簡樸、感恩、惜福
- 經營心法 ▶ 公正、合法、尊重、說服
- 休閒 ▶ 單車騎遊、品高粱、登山
從業員 聘用弱勢者
難得出現,黃昭贊把握機會跟一票平均年齡約50多歲的員工說話,「保護客戶的財產、保護自己的安全,然後才是清潔。如果飯店叫你爬高,不要隨便答應,叫他來跟公司說。不要看輕自己的工作,好好做,至少是份穩定收入。」沒有浮誇的承諾,也不走軍事化管理路線,黃昭贊比較像這些中高齡員工的一位可靠朋友。

「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很多都是弱勢家庭或是出身比較滄桑,甚至有精神障礙的,但客戶都沒嫌我們,我們怎麼能嫌他們。我們一定要跟他們在一起。」黃昭贊說,公司文化是誠信、簡樸,他自己也盡量做到,「我愛品酒,但很少去外面喝,尤其不去酒店應酬,你在酒店喝一晚,就是他們1個月的薪水,想到這個你喝得下去嗎?」
成軍40年的潔之方集團,是台灣清潔產業中碩果僅存的老字號之一,員工超過3,000人,去年營收11.2億元。目前包括台大、榮總、馬偕等大型醫院,以及工研院、國家圖書館等公家機關和台北南山廣場、機場免稅店等都是主要客戶,並早早布局環保科技,「我們還跟台大昆蟲系合作研發技術,幫孔廟、保安宮防病蟲害,保固40年。」
防疫門 為全台首創
集團總部位在新北中和,一進門除了有尊金門風獅爺坐鎮,還有只要感應有人就多孔噴出抗菌電解水、偵測體溫並語音提醒戴好口罩的防疫門。科技感十足的防疫門,是集團子公司宜家利研發出來。「我們做出全台第一個防疫門。有宗教團體去年買了190台,捐贈給各機關、醫院。這個不僅節省人力,更能確實滅菌…」黃昭贊不厭其煩示範防疫門功能,一時之間白霧裊裊,營造了他創業之路的傳奇感。

黃昭贊是世新電影科夜間部畢業,專三便與另二位金門同鄉一起入行,真正是從清潔工白手起家。「我們從金門來台灣的時候多窮啊,考大學都睡在公園。」念夜間部的他白天做過各種零工,「後來有個親戚在台北做大樓清潔,問我要不要打工,我就先叫同鄉去,他發現做清潔這行雖然很累,但收入不錯。他說家裡那種地墊、地毯洗一張就1,000多元,很好賺。」最主要是需要投入的資金也不多,「只要買一台打蠟機、一台吸塵器,騎著摩托車就可以自己接case。」
1981年,黃昭贊與同鄉陳允柱、蔡明智借錢加標會共投入4萬5,000元創業。「我們最了不起的是,幾十年過去了,到現在三個人都還在一起。公司財務透明,也說好彼此家人不進公司上班。」黃昭贊說,有福同享有時候比有難同當更不容易做到。

三人創業的第一個案子是黃昭贊跑出來的,「那時候附近有個桂冠大樓,我就主動替它寫下打掃計畫及詳細報價,他可能看我是學生,就給我們機會。我們輪流每天去收整棟樓的垃圾、每週去掃每層樓梯及電梯。」黃昭贊從來不覺得做清潔這行髒,「哎呀,髒得過我們在金門幫家裡洗養豬欄刷豬屎、挑雞糞嗎?早就習慣了。」
那時候黃昭贊都要帶2套衣服出門,整齊一點的跑業務用、乾淨的那套上學穿。「有時候工作太忙來不急換,全身垃圾味照樣去上課。」他開玩笑說,班上女同學都不太理他,但他每到過年前夕經常接到家庭大掃除業務,「那些媽媽看我這麼吃苦耐勞,都搶著要把女兒介紹給我。」
雖然黃昭贊說,公司草創期的每一步都只是為了賺吃飯、住宿錢,但其實大學生投入清潔業,是有用頭腦的。黃昭贊拿到的第一個真正的大案子是國家兩廳院。為了拿下兩廳院,他先從周邊小文化中心做起,「就算不賺錢也沒關係,當作練兵。」並經常跑去跟外國工程師聊天,了解進口建材要怎麼清潔,「寫了厚厚一本報告去提案競標,當年潔之方還很小,有很多前輩在前面,但最後我們突圍成功。」

指標案 遭拖欠逾億
聊到拓展業務,黃昭贊回憶湧現,「那時政府在推十大建設,我把每篇報導剪下來貼在床頭,思考怎麼打進去。有建設就要有人清潔嘛,十大建設裡只有機場我們沒真正拿到,其他都有。」
公司規模擴大,卻也承受龐大的薪資壓力,黃昭贊說創業前10年經常四處調度資金,也常進出當鋪。「好在我們金門人耐操之外,抗壓性也都滿強的。」

一直勇於開創的黃昭贊,很早就到中國打拚過。「我帶3,000萬元去上海設廠,那時有個合作廠商做老鼠板熔膠,本來說1個月有20個貨櫃讓我做,結果1年才2個櫃。」黃昭贊自嘲:「我怕台灣員工問老闆到底賺錢沒,決定把廠收了,還是轉去做案場。當年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泰國正大蓮花等第一家入駐中國的賣場,幾乎都是我們服務。」黃昭贊在中國一待九年,後來因為小孩上學問題才結束中國市場舉家返台。
黃昭贊一直以拿下指標性建築物為目標,潔之方也是第一個進駐台北101的清潔公司,但這個本來讓黃昭贊最引以為傲的戰績,卻差點變成公司危機。「我記得第一天進駐101,我們就派了800多個人力,之後差不多固定在200人,但因為101國內經營者與國外管理者意見不同,遲遲未能簽約…」回憶起這段,黃昭贊仍難掩失落,「我們掃了快半年都沒拿到一毛錢,等於欠我近1億元。」再欠下去,公司可能就出問題,黃昭贊於是親自去要錢,「我跟他們談欠的錢給我,我就退出。該放手還是得放…」

加盟制 廣布營業處
清潔業門檻低,競爭激烈,曾經的豐功偉業有時候就只是曾經。「兩廳院做了10年,後來被其他公司用較低價錢拿走。以前想到這些會覺得很鬱卒,一個人跑到山裡沉靜,但做這麼久了,這類事情發生太多,漸漸沒感覺了。」
黃昭贊屬牛,他說自己有牛脾氣,也有點阿Q精神,不願意降價接案,「清潔還是有它的價值,像我們公司第一個考慮的是保護這棟建築物,不管做兩廳院或101,怎樣的清洗方式不會傷害人家的建材最重要。」黃昭贊說,他去國家音樂廳,發現地板已有些酸化、裂化,「那些都是用義大利進口的大理石去拼出來的,洗壞就找不到一樣的了。」

幾次教訓,讓黃昭贊驚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我們管理盡量扁平化了,而且很早就推加盟制,就是希望讓營業處能遍布全台,也要多去養其他工地或案場。」如今潔之方有超過20個營業處,「每一個處都像一個小公司,自己去管理人員。」
雖然黃昭贊早已從半工半讀的清潔工搖身大老闆,但他知道清潔是非常弱勢的行業,始終兢兢業業,一直苦思轉型,也常去國外考察,希望提升產業地位,至少讓第一線清潔人員多些保障,「像國外最大的加盟系統,就是清潔業,但台灣很難做到。」他也早在1991年,就把日本病媒防治第一品牌的技術引進台灣,「醫院清潔的門檻較高,我們有了消毒品牌,雙管齊下才更有優勢搶下醫院這塊。」






跨AI 戮力護環境
黃昭贊也跟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清洗大樓外牆的AI機器人,「每次要派人去洗外牆,我真的不願意,實在很危險,但這個研發搞了十多年了,還是有困難度,我們曾幫某科技大廠用AI機器人洗幾個廠,但每個廠都長得不太一樣,機器人怎麼弄?還是需要人力。」他預估還要10年,替代率才會達80%。

學電影的黃昭贊想法比同業老闆多元有創意,「我一直做的不只是打掃,而是整個環境的維護。」他還投資過傳播公司拍生態紀錄片,也發行環保季刊。他希望自己在環境的專業能受到重視,「尤其我們是最會滅菌的。」
2年前,子公司宜家利全力投入研發抗疫產品,「但這次疫情我一直去提建議,都沒有什麼人要聽…」講到這2年承受的壓力,黃昭贊忍不住哽咽,「我沒有一天好過,我們很多員工都在醫院,但一開始我們連口罩都買不到。」抹了抹眼淚,黃昭贊瞬間有了新想法,「其實我想辦後疫情生活的論壇、想教大家怎麼消毒殺菌…」有電影人的浪漫,也有鍥而不捨的阿Q精神,黃昭贊又帶頭走在最前面了。

後記:飲君子老董還有夢
出身金門的黃昭贊在公司有個酒窖,收藏幫人客製化的各款高粱酒。進到酒窖,他還沒喝酒,電影人情懷就濃郁起來。笑著跟攝影記者說,需要什麼感覺的照片,他都能配合演出。「啊!我還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拍部《阿Q正傳》…」想到電影夢,黃昭贊不用喝酒也醉了。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