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由通過市值、流動性篩選的合格名單,選出股息率最高的30家公司組成指數成分證券,最後依股利率加權。業者宣稱這是高股息再晉級,但投資朋友應留意以下幾點。
【基金講堂】追求高股息ETF該知道的5重點

上月台灣投資界最熱門標的,是新發行的富邦特選台灣高股息30ETF(00900)。該ETF會在每年4、7、12月定期審核成分證券,主要篩選標準是股利率,計算方式有近4季現金股利總和/審核資料截止日股價,以及近4季季報每股盈餘總和×過去3年平均現金股利發放率/審核資料截止日股價。
配息非定局 留意總報酬
首先,小心拿到配息卻損失本金。第一個股利率計算方式,對於已宣告股利政策的公司,假如即將要配發的股息特別高,拉高最近4季現金股利總和,很可能就會通過條件。但注意配息多,股利率高;股價低,股利率也會高。若一家公司最近表現不如預期,投資人看壞未來發展,造成股價下滑,也會形成高股利率。但不是所有股價下滑的公司都會起死回生,有時反而愈來愈糟。
第二,配息未必穩定。股息率計算的第二個方式,等於是認為過去賺錢,股利發放率高的公司會延續其股利政策。但未必如此,2020年疫情期間,許多有良好配息紀錄的公司,大幅減少或甚至停止配息。
第三、高股息不代表高總報酬。文宣中提到該指數過去10年平均有9.99%的股息率,投資人可能以為,這等於是穩穩拿配息,保證取得近10%的年化報酬。然而,實際上有可能拿到較高配息,但資本利得較低甚至損失。
第四,需考慮其他成本。該ETF一年3次審核成分證券,勢必會帶來更高的周轉率,花費較多的成本買賣股票。千萬不要以為經理費0.3%看似不高,加上交易成本後,內扣總開銷可能是遠高於此的數字。再者,投資人假如拿到較高的配息率,且其中絕大多數是股利,那麼,相同的投資金額,更容易碰觸到健保補充保費的門檻。
第五,小心回測資料。像高股息這類策略指數ETF,基金公司會展現指數的過往成果,但這類指數是在已經知道歷史後編製出來的,在編製時,業者可以調整各種參數,達到想要的效果。
投資不需要特別追求高配息,而是要看配息加上資本利得的總報酬,總報酬高才是好的成果。只看配息,是一種沒必要的執著。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