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金門1】軍管時期後浦老街新發現!在針車行尋覓島民落番軌跡 隨胡椒香找到百年藥行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透過金門青年李誠恩帶路下,我們跟著他一起彎進後浦老街靜謐的巷弄裡,發現軍管時期的遺跡。文 童心怡攝影彭仁義葉琳喬發布時間 2022.01.17 05: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國內旅遊金門中藥行理髮廳老街離島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通常第一次來到後浦老街的觀光客,都會參加當地導覽,不過大部分的導遊介紹的都是比較接近明清的歷史,訴說金門發跡的有多早、文化有多深遠。這次我邀請的帶路人李誠恩,他是從小在金門長大的八年級生,特別想要跟遊客分享比較靠近現代,在介於1949~1992年的軍管時期居住在後浦老街這一帶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透過帶路人李誠恩,可認識後浦老街軍管時期獨特精彩的常民生活文化。後浦老街的範圍大約介於民生、民權與民族路之間。金門後浦老街的範圍大約是在民生、民權與民族路三條路圍起來的三角區域。李誠恩坦承自己應該算是古寧頭的後代,但當時古寧頭是金門戰爭的最前線,為了躲避戰火砲擊,大部分居民紛紛逃離,因此他從來沒有住在古寧頭過。反而因為舉家搬遷至金城的新社區,讓從小常跟父親一起到後浦逛街的他,對這個充滿與家人回憶的街區有著獨特的情感。回到現代,李誠恩拿起手邊的老照片,「當時金門總共有十萬大軍駐守,就算是小三通最鼎盛時期的金門,整座島上的居民連同觀光客,大約也只有兩萬多人。」他說,大量的人口為後浦老街的每間店家帶來源源不絕的生意。見證軍管時期生意榮景的「華華理髮店」,現在僅剩一位老闆林壬華。像是老字號的「華華理髮店」,雖然現在僅剩老闆林壬華一人在為客人理髮,但在當年,這裡可是排滿四張理髮椅,需要聘請五位師傅才忙得過來。至今,理髮店裡還保留見證軍管時期的老剃刀與吹風機。林壬華笑說,以前阿兵哥休假出來做的頭幾件事都是娛樂項目,包括看電影、打撞球或約會,直到要回部隊前,才會衝來理髮店,所以老師傅通常都算好什麼時候會超級忙要,生意來的時候,根本應接不暇,甚至理髮店之間還會互相幫忙消化客人。在「明昌針車行」跟楊老闆聊天,能從他蒐藏的多款針車尋找到金門人下南洋的軌跡。針車行前方賣的是針線等材料,後方則藏了一座私人針車博物館。被老闆當作是鎮店之寶的老針車,是英國製的天鵝頸造型針車,符合人體工學,而且已有超過上百年歷史。緊接著,李誠恩帶我們走進「明昌針車行」,老闆楊銘達是金門的針車達人,店家的前方,賣的是針線等針織材料,往店後走去,才發現別有洞天,竟然藏著一座堪稱小島上的私人針車博物館。其中一台被老闆當作「鎮店之寶」的古董針車,據說來自英國,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不只外型優美,楊銘達更使用木盒小心翼翼保存。修針車修出心得的他,不只能從針車裡殘餘的針線與味道,推測上一位擁有者從事的職業或使用習慣,更能針車的製造國,推測並探究島民出海「落番」到南洋或東北亞的路線。金紙店婆婆熱情示意我們走進去,還親切的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吃東西?跟著李誠恩穿梭在幾條以前沒走過的小巷子,轉個彎,忽然像是踏入老街的平行時空,這裡沒有疾駛而過的摩托車與觀光客,只有曾見證駐軍與島民互動的廢墟遺址。行走間,金紙行和布莊的老先生與老太太向我們揮手;開店190年的中藥舖,繼續在街道上飄著撲鼻藥材香。我想後浦老街的迷人之處,正是因為它是台灣少數還維持著常民生活樣貌,未被過度觀光化的老街。存德藥房開業約190年,見證金門人從出海落番、軍事管制,乃至解除戰地政務等不同時期面貌。存德藥房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38號電話:082-325-588營業時間:09:00~21:00明昌針車行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52號電話:082-325-030營業時間:10:00~19:00,週末延後自12:00開始營業。華華理髮廳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浯江街2號電話:082-321-550備註:理髮需先預約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