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舊時光1】屏東歷史展新「葉」 老菸廠重生以文化複薰時光 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屏菸1936文化基地」前身為屏東菸葉廠,設立於1936年,原名為「屏東支局菸草再乾燥場」。文 陳涵茵攝影胡耀仁發布時間 2022.04.02 06: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藝術屏東設計師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一縷縷白絲,曾經撐起整個菸草王國的經濟命脈,屏北歷史全寫在這一「葉」。偌大的老菸廠,煙囪炊煙不再裊裊,機械轟隆隆的運轉聲早已沉寂,菸葉複薰的只剩歷史,但如今因「屏菸1936文化基地」的誕生,老齒輪又開始轉動,為老菸廠注入新靈魂。 屏菸1936文化基地在2022年2月正式開幕,成為屏東最新的文化地標。屏東菸葉廠設立於1936年,原名「屏東支局菸草再乾燥場」,日治時期作為屏東菸區耕作技術指導、收購與加工場所,國民政府接手後改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屏東菸葉加工廠」。隨著出口需求日增,屏東菸葉栽種面積不斷擴大,讓屏東進入因蔗糖、菸葉經濟發達的黃金年代,直到廢止專賣制度、民間戒菸風潮興起等種種因素,老菸廠終在2002年劃下句點。「菸葉實驗室」展區將枯燥的菸草歷史用新意包裝,巨大菸葉模型在入口處指引旅人。 讓親子寓教於樂的菸草拓印畫。20年後,老菸廠重生為文化基地,對我而言,要對一座老菸廠的過去有共感,總覺得太遙遠,好在團隊以新意包裝枯燥歷史,一改拉圍籬、只能用眼睛逛廢墟的參觀模式,讓觀者直接走進大型機械。「除骨作業光雕投影秀」演繹菸葉除骨機區震耳欲聾的作業環境;「職人匠心區」用老照片輔以解說,動線巧妙安排,穿梭機具與菸葉過往,讓人彷彿身歷其境,黃金歲月立刻鮮明了起來。 「除骨作業光雕投影秀」讓參展者走進機械堆中,以震耳欲聾的電音聲響,重現過去機具運轉時的巨大噪音。菸葉廠裡擺放著菸葉複薰機、菸骨乾燥機、包裝機等大型機器。包裝成桶的菸葉,需經過壓榨機壓密。過去菸廠一樓的菸葉複薰加工區,後期因包裝機的高度需求,曾改建屋頂,衍生出以鋼架構成椼架,再加上玻璃纖維波浪板組合而成的高低窗景,獨特造型像是山脈重重,而有「山形牆」之名。我走上貓道,凝視著山形牆透出的淡淡黃光,彷彿那年夕陽永不西下,時光凍結在1936那年。老照片中歷史的一「葉」,1986年 以前還是人工作業,工人們需將菸葉綁在竹竿上送進複薰機中。高達30公尺的山形窗景,以鋼架構成的椼架與玻璃纖維波浪板組合而成,白日裡透著淡淡黃光。老菸廠的視覺驚喜還在後頭,第八、 九號倉庫為當時第一座以鋼筋混凝土梁柱系統打造、過去用以儲藏青菸的初步加工菸葉放置區,現在則改為沉浸式體驗館。走進「台灣No.1原創沉浸劇場:大武山」,一樓的五百四十度環繞劇場隨即映入眼簾,以屏東地標大武山為情境主題,澎湃的瀑布、山谷舞蝶與飛墜花瓣,再到夜晚的璀璨星空,美景輪番上陣,壯闊感迎面襲來。老菸廠的煙囪為日治時期的大阪鐵筋混凝土工務所製造。 金黃老菸廠戶外區,綠意生機盎然。 「台灣No.1原創沉浸劇場:大武山」是全國最大的沉浸五感體驗館,全館共800坪,結合540度沉浸劇場、全息投影、360環型投影劇場等全方位沉浸體驗。 走進大武山540度沉浸劇場,可徜徉在大武山夢境中。 「四季桃花源」以環景的光影劇場呈現大武山四季變化,內外各有不同視野。 全館共分為6區不同主題,北大武山在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神話中,是人類始祖的起源地,展區「斜坡上的人們」運用神話圖騰打造神祕的光雕劇場,就像步入神話故事中,奇幻感十足。逛累了就到「在大武山遠眺」躺下吧!展區設置多處懶骨頭沙發,能以最舒服的姿態,用飛越雲海的視界,穿梭蓊鬱林間,眺望大武山樣貌;「四季桃花源」則以環景的光影劇場呈現大武山的四季變化,光與影投射在絲絲白幕上,絢爛奪目;屏菸1936文化基地還設展「故宮魔幻山水歷險」,以AI、8K等新興科技,帶領遊客走進故宮典藏,打開聽覺、視覺和觸覺多重感官,飛越古今。北大武山是在地魯凱族與排灣族神話中、人類始祖的起源地,展區「斜坡上的人們」以神話圖騰打造光雕劇場。 透過200坪環繞山景空間,站上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最高點,眺望蓊鬱林木、冷冽山峰。 「在大武山遠眺」展區特意設計懶骨頭,讓旅人可以躺下,慵懶感受大武山之美。 「故宮魔幻山水歷險」進駐菸廠,可走進「幻象古水族」遨遊深海。故宮以顯像科技與互動技術,利用高階投影打造全場沉浸環境,穿梭清宮古圖中。 屏菸1936文化基地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開放時間: 09:00~18:00,週五、六、日延長至21:00,週一公休。備註:「台灣No.1原創沉浸劇場:大武山」於第8、9號倉庫展出,展期至6月5日止。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