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排列的橘色三角錐綿延近1公里,像次元刀般切開空間,將時速破百的車群隔離在工區外,保護施工者也保護用路人,但竟有聯結車駕駛仗著車體大惡意踩線,恐嚇般地甩尾,掃飛數個三角錐。帶著白色工程帽、穿著嵌入LED燈反光背心的郭晉宏見狀處變不驚,「習慣了啦!在高速公路工作,今天上去不知道回不回得了家,危險性就是那麼高。」
【頭家開講】引進3D鋪馬路 他自豪「瀝青界台積電」 永䥶集團執行長郭晉宏專訪

你有想過黑黑稠稠的打馬膠(瀝青),怎麼變成你我腳下的路嗎?一般人對它的印象,大概就是黑、髒、臭,也容易與黑道、幫派聯想一起,但永䥶集團執行長郭晉宏卻把這行業當成高科技產業經營。
郭晉宏國小就開始幫忙父母親鋪馬路,不愛念書的他,高中半工半讀,進入瀝青廠當學徒,學會拌合原料。28歲與人合作創業,不走交際應酬路數,他專攻門檻、危險性皆高的高速公路標案,買進新機具與車輛,自己建廠,結合高科技、大數據把路鋪好,衝出年營收10億元。郭晉宏靠著幾近偏執的堅持,走出自己的平坦道路。

一條龍經營 科技鋪路
不若這日天色明亮,施工日常在夜晚,許多路段甚至沒有路燈,風險倍增。2年前,也是郭晉宏公司員工的親舅舅,凌晨收工開車回家,就因周遭過暗,撞上工程車身亡。事故後,郭晉宏對安全措施把關加倍嚴格,跳脫傳統思維變革。過往警示的閃黃燈都是依靠發電機運作,容易沒電,「我改成太陽能LED燈,機具前後各裝2顆,1顆熄了還有1顆。」
永䥶集團以鋪馬路起家,現在除了有鋪路工程,還有瀝青廠,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主攻高速公路、機場跑滑道工程。「今天剛好有新機器,主管機關要來視察,才會在白天。」郭晉宏領著一群人越過十數台大大小小的車輛,「鋪路有幾個步驟,刨、掃、吹風、噴黏層,然後鋪打馬膠、壓平。我們公司機具跟車輛超過100台,應該是全台灣最多。」
優於同業的不只是數量,11年前,每季都出國考察一次的郭晉宏發現國外早就採用「科技鋪路」,花了750萬元引進徠卡3D鋪面輔助系統,「當時台灣徠卡都還不知道他們公司有賣這東西,我問到香港去,最後轉到德國才買到。同業都說我是瘋子,但確實能把工作做好。」
一般鋪路得綁鋼絞線模擬路面高度、平坦度,再讓鋪裝機沿著引導線施工,但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會有誤差。郭晉宏坐上履帶式鋪路機駕駛座慢慢講解:「現在透過紅外線測量,將路面資料輸入系統,鋪裝機就可以根據資料調整鋪設的厚度,將誤差降到最低。我常說我不是做打馬膠,是科技產業,是瀝青界的台積電。」

沒黑道背景 曾遭恐嚇
梳著整齊的油頭,穿著名牌襯衫、西裝,離開案場的郭晉宏的確不像黑手。被稱讚有型,他笑得燦爛,但特別解釋:「我以前的衣服比我員工還要髒,現在代表公司,要穿體面一點。」翻開公司簡介,舊照裡的他穿著POLO衫,模樣樸實憨厚,與一般人對瀝青產業老闆的刻板印象也不大相同。
「這行好像被蒙上一層紗,很多人都覺得有顏色。」或許是太常被質疑,連EMBA同學都好奇提問過,郭晉宏自己起了頭。「有人說我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幫、什麼幫。出社會這麼久,當然認識很多朋友,但是我沒有黑道背景。」
過往數十年,台灣瀝青混凝土產業容易與地方派系、角頭連結在一起,郭晉宏卻選擇走自己的路,讓他尊稱為姐姐的合夥人鄭淑慧都替他捏把冷汗。面對問題向來直球對決,個性夠強悍,也是憨膽。「有一次接到恐嚇電話,對方說要來封我的廠,我回說:『我每天都在這裡,你要找我,我讓你堵,但要提早讓我知道。』他問我要幹嘛,我說:『我要去警局備案啊!』他整個傻掉,不知道怎麼接話。」
問郭晉宏是不是擋人財路惹來麻煩,他揮揮手說:「沒那種事,這行也沒那麼黑。現在很多第二代、第三代起來,他們也不希望一直有上一代包袱,大家都很自律,想把品質做出來。」但不忘幽默補充,「我出門都帶水壺啊!」秀出隨身攜帶的2公升保溫瓶,他笑著說:「我打架也很敢衝啦!」
大概就是這敢衝的個性,才讓郭晉宏短短12年間從鋪路工翻身為年收10億元的執行長。

攻高速公路 暗學工法
出生在台中市大肚區的郭晉宏,國小就接觸到這行。父母親幫人代工,承接大包商的案子鋪馬路,他也當小童工幫忙。「袂曉讀冊就是要出來做工,做工就要做我們比較熟悉的產業。」高中時郭晉宏半工半讀,後來到鹿港一家瀝青廠當學徒,「家裡是在現場做,我那時候是在廠內學怎麼攪料,方向不一樣。」
住在半夜聽得到老鼠辦運動會聲響的鐵皮屋宿舍,待了4、5年,在那階段認識了經營瀝青廠的鄭淑慧,郭晉宏肯吃苦也夠勤奮,加上大環境缺工,鄭淑慧開口找他一起創業。「姐姐問我要不要出來做施工隊,我答應。拿了50萬元出來,機器都用租的,後來才慢慢起來。」

初時靠著接鄭淑慧的瀝青廠發包出來的工作,不至於斷糧,但非長久之計。「那個廠規模不大,還是要靠陌生拜訪,打去其他瀝青廠問有沒有欠施工隊?可不可以讓我們試試看?到處碰壁。」不喝酒也不愛應酬,郭晉宏直言:「咱對外交卡嘸那麼好,變成走的方向要不一樣,我就想乾脆做別人不要做的,想往高速公路去衝。」
比起一般道路,高速公路危險性高,要求也更嚴苛,沒經驗的郭晉宏,怎麼知道其中眉角?「以前我都會去看別人做,跟這個工班的老闆有點認識,就買飲料過去請師傅們喝,跟他們說覺得他們這樣做很不錯,能不能參觀一下。他們覺得我一個人上去看,也看不出所以然。」夠聰明,也有鋪路的基本功,這樣明看暗學工法,之後鎖定承包高速公路的大廠接洽,累積足夠的經驗值後就開始參與競標。
「高速公路大部分是最低標,我算是蠻敢標工作的人,踩到雷包就踩到雷包,很多工作都要去嘗試,才會知道它是藍海、還是紅海。」
堅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郭晉宏拿下第一個高速公路標案時,果斷引進德國徠卡的測量技術,改良成適合自家的3D鋪面系統,他拿小黃載客做比喻,「別人用國產車,我用賓士,業主要100趴,我就要給他105趴。」這幾年有新工程,他就會添購適合的、新的設備,提升效率與良率,例如這天新登場的全台唯一膠輪機,壓路同時,可同時加熱輪胎,除了防止瀝青沾黏,寒冷有風時鋪設效果才能更好。

坦言這樣賺得少一些,但就是讓利,才能在短時間竄出頭。捧著高速公路的實績,永䥶接著拿下採用最有利標的桃園機場南北跑道、高雄機場、新竹空軍基地等跑道整建工程,郭晉宏霸氣說:「我常說,業界不認識我的就是在這行不夠深或是剛入行。」
創業頭幾年,郭晉宏拚得嚇人,早上做完桃園機場跑道,接著直奔高速公路中壢段,又轉場苗栗交流道,常累到無法開車回台中,於是睡遍各大休息站與交流道附近的路邊,「頭家不僅每樣都要懂,而且重點的東西自己要會,要下去做,不然壓不住這些工人。」

自設瀝青廠 擴編團隊
疫情爆發前,郭晉宏常到日本、德國、新加坡看別人的廠、看他國路面,還要摸一摸觸感,「阮某都說我是神經病。」2人結婚時到法國拍婚紗,郭晉宏一轉眼就不見人影,「好像是職業病,我在一個轉角,蹲在路邊看打馬膠。」
永䥶最初僅有鋪路工班,後來開始擴編,加入刨除、交通維護、機具維修等部門,原因其實很傲氣,「我不要去跟人家拜託。旺季的時候我們去找人不一定找得到人,找到人可能還很貴。去叫料,那家工廠如果還有出別間,我可能變細姨仔囝,乾脆自己設廠,成本也比較好控制。」
前幾年花1億元在桃園觀音蓋了一間封閉式的瀝青廠,與傳統露出大煙囪的廠房不同,郭晉宏用鐵皮「封裝」廠間,裡頭的隔音、除臭也都下足功夫,「這間著重環保,使用天然氣。之前案主來還找不到工廠。」興建中的台南廠則著重科技面,採用智能化作業系統,導入工業4.0概念。

事業經營走得很前面,郭晉宏與同業的關係也保持一段距離,「我是獨行俠,下班就回家帶小孩。」只是做到這位置,無所謂下班時間,幾次訪問,他的手機幾分鐘就震動一次,不是因為採訪刻意調靜音,「我聽到鈴聲會焦慮。」鋪的是高速公路、機場跑道等更需要強度的路面,做不好會影響眾多人的生命安全,24小時on call,時刻繃緊神經,家裡、辦公室都有工廠的監視器。
「半夜2點打給老闆他都會接!」進永䥶3年多的專案管理人員吳詩涵透露,郭晉宏沒有老闆架子,唯一不能忍受員工不在工作狀態上,「有一次他打電話到工廠問出料狀況,負責的員工不清楚,他掛掉電話打給主管說:『以後不要讓他接電話,我會生氣。』」

工作狂個性 要求玩美
瀝青廠得配合夜間施工時間,將粗細不一的砂石,依不同比例,加入膠煮成料,再送往案場,「高速公路最上層路面就沒有細小的砂去填縫隙。因為不能有積水、產生鏡面,也需要有比較大的摩擦力,所以會比較粗糙。」一般人對瀝青混凝土的印象大抵就是黑、髒、臭,對郭晉宏來說這是一門技術活,「我把鋪的每個路段都當成精品、藝術品在做。」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堅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為工作他花掉不少健康成本。

「我的肺功能現在有6成就不錯了。」一次氣喘大發作,讓他看見人生跑馬燈。「可能早期都在工地,吸入很多粉塵、臭味,我有很嚴重的氣喘。有一次從台南開車回台中,我真的吸不到空氣,擴張劑用掉半瓶,靠意志力撐著到彰化才去醫院,醫生把我扣住不讓我出院,我在病床上還在講電話。」
這輩子只做過這個工作,也只想做這個工作,郭晉宏被打馬膠黏住的不只是腳,而是人生。放棄你兄我弟路線,選擇砸大錢導入各種新器具、新技術造橋鋪路,要讓傳產翻轉成科技業。與他人不同步的路並不好走,但他靠自己衝出一條平坦大道。
後記
減肥戒菸全靠意志力
看到郭晉宏於2、3年前拍攝的照片,與現在精瘦有型的模樣落差頗大。「因為氣喘,身體代謝變差,最胖胖到98公斤。」為了健康,郭晉宏調整飲食,減少攝取醣類,晚上過8點不吃東西,靠著自制力,瘦了20多公斤。「減肥跟戒菸都是靠意志力。」他自首國中就染上菸癮,也是因為氣喘,決定向菸說不,差不多1年擺脫癮君子身分,「我會訂1個時間表,按照目標一步一步達成。」與他的工作態度似乎相差無幾,只要訂好目標,就一定會做到。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