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杜汶澤的鴨血品牌在台灣上市,販售成績還不錯。問他為什麼先在香港開賣?他務實說:「在香港賣的價錢貴很多,所以在台灣賣,不是賺很多。在香港賺比較多。」接下來更要銷往日本、馬來西亞等地。
【鏡大咖】繞了一圈我又 回到這裡 杜汶澤

30年前,19歲的杜汶澤尚未入演藝圈。賭債欠了港幣上百萬元,跑路來台灣。他曾在節目裡重回那個跑路時的藏身之所,在台北士林一間舊鐵皮屋的2樓,待了快1年。30年後,他在港台兩地賣台灣鴨血,自己做起生意,他就是資本家。
很多事是這樣的。「不一定你走自強隧道才可以去士林,中山北路也可以,塞一點而已。」杜汶澤對於理性、感性與人性的想法,有一點曲折,我必須轉了數次彎才能理解。想想,這就跟他禪修練心一樣矛盾,這一切到底是因為執著,還是不執著?

我只是凡人 杜汶澤
1972年6月8日生。2002年拍攝電影《無間道》系列以「傻強」一角成名。因政治立場鮮明被中國大陸政府封殺。2017年杜汶澤首次執導筒,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空手道》。2018年3月,創辦網路傳媒平台「杜汶澤喱騷」。2020年11月移居台灣,成立「光復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與食品品牌「小杜良品」。
理解馬克思 決定不當 剩餘價值

還有別的產品要推出。杜汶澤引了馬克思的想法,說資本家的利潤來自剩餘價值(即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所以,我幹嘛要當剩餘價值,我就當資本家就可以啦。」更笑:「如果這個道理想通了,我自己做生意,沒有人可以封殺我。你只能殺我了。」是幽默,但卻是走在冰冷刀鋒上的幽默。
「我在台灣,可以做訪問、宣傳、做生意。」今年,他還要在台灣拍電影。路是杜汶澤繞很多圈走出來的。我們訪問當天陽光大好,好似之前的連續陰雨及甩不掉的潮濕是場幻影,即使你明明還記得水氣黏在身體上的不快。陽光與陰雨,記憶與遺忘⋯這些字詞的二元對立性,其實也很適合放在人生中許多不同時期的場景。
2014年杜汶澤因聲援香港雨傘運動被中國大陸政府封殺,他不否認那時的慌張,自嘲:「年少無知就是這個意思。年少無知,就是遇上這種事情的時候會慌張。年輕時,你這樣對付我,嚇死了,好害怕。」

因為年少時混過兄弟也躲過債。於是,杜汶澤面對封殺,他可以說:「我還好。」
當年杜汶澤一個人在台灣,1年後熬不住了,決定還是回去面對高利貸欠債。幸運的是,他入演藝圈,有了名氣與金錢。「結果,現在弄成這樣,怎麼辦?我告訴自己,你在士林你記得嗎?你在那個鐵皮屋,還記得嗎?繞了一圈,看了這麼多風景,演藝圈賺了這麼多錢,認識這麼多人,玩了一圈,還不夠嗎?」
信仰益身心 教人禪修 有點違和
堆疊的問句,最後他自己落下句點,「夠啦!算了!就當作一場夢了。就如何呢?」沒人找他演戲,他自己當導演、寫劇本自己拍,或是在臉書做節目,或做App直接跟訂閱者收錢。這世界有很多孔隙,你以為是唯一,但其實它有很多面貌,打破資本中心化的產業習性,他自己就是中心。就在那時,杜汶澤漸漸知道中心可以流動,眼前也不再是毫無間隙的壁壘。

跑路來台時杜汶澤年方19。當時他生命的樂譜還在很前面的章節,現在杜汶澤49歲了,但他身上仍有未完全定調的可能。當然,此後,「電影」「演戲」和「香港」這些字眼,在他的生命中所呈現的音調已經不再相同。
杜汶澤信仰藏傳佛教。一開始是很俗的,以為信仁波切會帶來好運,但直到他經歷事業低潮,加上10年前得了多發性神經炎罕見疾病,讓他體會到禪修可以讓身體、心情都變好。身體痊癒後,他現在也教禪修,除了教打坐,還分享處理情緒的方法。
不過,杜汶澤教禪修?我忍不住浮現問號。他笑:「非常沒有說服力?」但他解釋,也正因為他自身是一個很有情緒問題的人,所以經驗豐富,就像很多心理醫生自己有精神疾病,而更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他承認:「我跟那種狀態比較熟。」
練習不回嘴 想著網民 沒那麼壞
我好奇,如果沒有修行,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杜汶澤?就當他是浮誇吧,他竟說:「至少殺幾個人吧,你看到社會上多少人該死。現在呢,算了不要理他。」
杜汶澤自己的社群媒體上,是關閉留言的。而他正在練習的是,網民在別的地方罵他,不去回嘴。「他們沒有你想像那麼邪惡,他沒有這麼恨你。你不知道他是誰,你不可能影響他的生活,所以就不應該讓他影響你的生活。如果你在賣東西,他在下面一直留言罵你,我東西賣得不好,我是不是很笨?」是超越的還是世俗,人本來就有很多面,矛盾的是,杜汶澤身上,竟然每個特質都是清楚鮮明的。

即使他禪修練心,但他某一個特質,大概也是警戒的,「若這世界真的這麼多人要罵你。但我快50歲,在網路上被人罵了多少年,我真的一次都沒遇過,街上有人有種走過來,在我面前罵『XXX!杜汶澤!』一個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看到他,他就不敢罵你。」
杜汶澤說起,求生是很感性的事:「求生很感性,因為求生本來就沒需要。你死掉就不用錢。命的成本很高,那你維持這個命幹嘛,所有人不死都是因為感性。」他話鋒一轉直切,「譬如說你見到一個小孩,不管他做了什麼,被警察一直往死裡打,你不忍心看到這樣,這是理性還是感性?這是人性!」
杜汶澤已建立起自身的論述系統。比如他說,舒適圈與需求的不同,那是他自己被封殺之後,不得不去面對、不得不去想清楚的。「像是一個人愛抽菸,他要封殺你,就是將你本來很愛的一件事情,不讓你做,你就很痛苦。簡單講,你罵共產黨就不能抽菸,如果你不罵,除了讓你抽菸,還送一支雪茄,那要不要?」但有第三個選擇呀!他說:「原來這很容易,就戒菸。」
人際看緣分 理念相同 就會變好

他跟黃秋生曾經不和過,後來又好了,也曾一起在台灣吃飯。杜汶澤笑:「黃秋生,是一個情緒很有問題的人,藝術家嘛!我只是一個很俗的人,我只是一個凡人,我一生只有商業成就。」人際流轉也像人的流轉一樣,它本非牢牢固定。他舉例,像小時候不愛香菜,現在卻愛了。「朋友也好,親人也好,所有關係都一樣,就是要看緣分。大家有共同理念、共同話題時,那個時候會好。這些條件有改變的時候,就不會好,就這麼簡單,幹嘛要這麼執著呢?」
杜汶澤想想自己的流轉。我們在大同區拍照,他停了一下,原來,這裡離他年輕時躲債的士林區並不遠。「人生就是繞一圈嘛!」他形容聰明的人走直線,路是平的,於是笑自己,「笨的人繞很多圈,起伏,又高又低。我是超笨的,所以我看到的風景最多。可是終點是怎麼樣呢?大家都一樣。」這當然是把自己伏低的一種展示。不知在小杜哲學裡,這是理性,或是感性?而至少,他能把最多風景都看過。
場邊側記
杜汶澤想在台灣拍的電影暫名《詐騙集團》,「講香港人想來台灣騙錢,就覺得台灣人有錢、容易騙、又好,結果香港人所有的錢都被人家騙掉,騙他的人當然是台灣人。以為台灣人很容易欺負,結果被台灣欺負到死掉⋯」什麼是聰明、什麼是笨,杜汶澤的趣味又是迂迂迴迴的。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