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離奇病痛的諸多想像 蔡淑臻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一直給人亮麗又冷豔形象的蔡淑臻,談起醫病關係竟比時尚更頭頭是道,不得不說其實她對很多事物的觀察透澈而敏銳。
一直給人亮麗又冷豔形象的蔡淑臻,談起醫病關係竟比時尚更頭頭是道,不得不說其實她對很多事物的觀察透澈而敏銳。
在新戲《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蔡淑臻扮演頭髮永遠梳不整齊的外科小劉,歷經許多匪夷所思的爆笑情節,但現實中她也曾因病痛纏身整整一年無法工作,所以演起懸壺濟世的感想是什麼?
「我因為生這個病,做這個醫療劇,覺得我都快變醫生了!」她說現在對整個醫療環境有更多的理解,但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全身肌筋膜疼痛讓她必須放下事業,暫別鏡頭前的工作。

刁病人與怪醫生 蔡淑臻

以模特兒身分加入演藝圈,演出電視劇《犀利人妻》入圍第4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以《鑑識英雄》《鑑識英雄2》分別入圍第50屆與5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噬罪者》榮獲第5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新作《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將於5月7日在公共電視推出。

復健走錯路 類固醇打到醫生驚呼

「現在復健科的理論是比如說肌肉無力的時候,要訓練它,讓肌肉更強壯才會平衡。但我的狀況並不是肌肉無力,是肌肉過於緊繃、無法收縮,其實是兩個極端,所以在肌肉無法收縮的情況下,還一直操它,它就會更慘。我的復健之路就往後面走,整個路越走越遠。」
「到後來沒有走傳統復健的西方醫學,那個類固醇針已經打到連醫生都覺得太誇張。雖然是稀釋過的,可是這樣打好幾個月都沒有好起來,他就跟我說,『如果妳沒有好起來,去找別的醫生沒關係。』很多醫生覺得自己社會地位高,很難去面對無力感,他願意跟我講這樣的話,覺得很溫馨。」
曾因病休養必須暫別工作,這段身為病人的經歷,讓蔡淑臻對醫生這個職業格外有感觸。
回頭看這段經歷,蔡淑臻並不怪醫生,「他們也是人,用他們所學的去幫你,也沒有想要害你,只是他們所學就是如此。」加上台灣社會有股風氣,大家都很愛分享,哪個醫生有效就推薦給大家,她覺得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判斷,「光聽人家講就全盤接受,然後再把所有的責任歸咎給告訴你的那個人,我覺得滿不負責任,因為健康本來就自己的。」
但與醫生的愛恨情仇,蔡淑臻還有一個故事,曾經帶母親去治療壓迫性骨折,「找的是副院長或是外科主任的等級,覺得一定醫術比較高明。」但那位醫生有年紀了,慕名而來才發現負責開刀的是他的學生,讓家屬有點被騙的感覺。「復診時媽媽的背很不舒服、很痛,想說醫生可以給我們答案,醫生的反應就是說,『這樣就好啦?妳們要怎麼樣?』」

負能量滿溢 卻主動提議拍醫療劇

當下蔡淑臻無法接受,流淚離開診間,「我沒有辦法接受,就好像病人怎麼樣都不關你的事?醫生可曾想過我的心情,就是要面對媽媽,從此以後身體往下走…。」但滿腔的無法理解,卻參與了一齣關於台灣醫療環境的戲劇。
不是扮演神醫,而是集諸多人性與缺點於一身的暴走外科,蔡淑臻希望可以用更多的人味,打破對醫生嚴肅的想像。
蔡淑臻說做完所有田野調查後,她從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種種對醫院的負面感受,變成了完全理解醫護人員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告訴觀眾,台灣的健保為什麼這麼便宜,其實就是犧牲醫護這些人,他們也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然後影響到的就是我們。」
「為什麼當初那個醫生沒有親自開刀,因為他已經老了,可能手都不穩,不如讓他的學生開,還真的比較好。為什麼醫生那麼老還在做?沒有年輕一點的外科醫師?從學生到在職人員,要一個成長過程,外科醫師也是。可是當今體制下沒有人要走外科。」
「台灣的制度是如果被告,Google一定可以找到,人生可能從此改變,只因一樁醫療糾紛。」蔡淑臻說醫病關係很差,因為醫護人員沒有得到合理的待遇,「他們沒有列在勞基法裡面,醫生開個盲腸才賺一千塊,念了七年的醫學院,然後還要面對醫療糾紛的威脅,這種情況下,你會想去當外科醫生嗎?」
最初只是提議不如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結果卻成了開發題材團隊的一份子,這個過程讓蔡淑臻學到許多。
但巧妙的是,當初也是蔡淑臻看完了小說《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主動跟導演賴孟傑提議很適合拍成電視劇,意外開啟了這段理解醫療環境的淵源,也經歷了參與電視劇開發創作的幕後工作。「一定要有過程中的撞擊,才會有產生新的東西。如果太害怕、想太多,就撞不出什麼東西。」
剛開始只顧著踴躍發言,講完才驚覺很瞎,到後來連自己都覺得想了太蠢的點子,開口提議前還要先幫大家做好心理建設,「這過程學到滿多,尤其是什麼都沒有,又有很多限制的時候。」

角色填血肉 開刀講黃色笑話提神

但即使創作劇本過程中波折不斷、屢屢修正,蔡淑臻心目中對於戲裡外科小劉的想像,卻從來沒有偏離過,「把這個人物回歸到最原始狀態,吃就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性就是動物本能。」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外科小劉充滿各種缺點、但也充分反映了人性,大概是電視上最不正經的醫生了。(公共電視提供)
但這又不是隨意捏造出來的,她解釋愛吃的原因是外科醫生沒有時間吃飯,都是囫圇吞棗,經常以珍奶果腹,「糖分讓血糖升高,補足能量、可以馬上用。」好色則是外科開刀時經常講黃色笑話,因為要提神,「這也是事實,都是人性。把所有這些小地方放大,用這些增加角色的人味,畢竟大家認識的醫生都很嚴肅。」
戲拍完了,看到了現實中醫療環境的各種困難,理解醫護人員的無奈,蔡淑臻還想告訴觀眾一件事,「醫生也是人,不是神。不是你說『我生病了』,然後就一定要變好,而且要把病人完完整整、沒有任何損傷歸還。」
「人的身體用久了,就是會消耗、會損傷,不可以這麼任性。就算百分之百好起來,那也要你願意配合。很多人沒有在照顧自己的身體,完全仰賴醫生,什麼好跟不好都推給醫生。醫生其實就只是一個吸收了很多醫學知識的人,但沒有人不會犯錯。」
經歷了病痛的考驗,也理解了醫護人員的難處,蔡淑臻希望每個人都該知道,健康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不該任性丟給醫生。
這些既是身為病人的心情,也是扮演醫生後的心得,讓蔡淑臻重新看待生命中那些病痛,「比方說醫生態度很差,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負能量。畢竟人活得好好,不會來醫院跟他嘻嘻哈哈。這些人都在吸收負面的東西,才能讓你好好撐起來,如果沒有一點的使命感,沒有辦法做到。」

場邊側記

拿到金鐘獎的蔡淑臻,看得出來有些許得意,在那一瞬間,的確頗有外科小劉的影子。
不修邊幅、行事作風又我行我素的外科小劉,雖然是戲劇虛構的角色,但在疫情延燒的當下,她還會守在醫院嗎?還是厭世到底?蔡淑臻認真分析,第一集的小劉應該會「想一下」;但最後一集的小劉,就會站在第一線。
造型:李詩文 化妝:CC蔡佳璇 髮型:80'studio/Amber 服裝提供:MSGM(P36、P39、P40)、Longchamp(P38、P4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