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買滿買齊一軍基金 再布局綠能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綠能發電,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雖是長期趨勢,但當中需克服的問題不少。(翻攝Ørsted臉書)
綠能發電,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雖是長期趨勢,但當中需克服的問題不少。(翻攝Ørsted臉書)
這幾年,包括AI自動化、電動車、元宇宙等產業正夯,卻勾起大家對多年前綠能、氣候變遷、水資源等的慘痛經驗。但是,別把近年的夯產業與數年前的經驗相提並論,二者情況是不相同的。
科技型基金好比是一個大家庭,裡面有大家熟悉的物聯網、5G、AI自動化、電動車、元宇宙等相關企業,當然也有些企業不含在科技的大家庭裡,但比重不是太多。

能源轉型 綠能不如預期 

我向來稱科技型基金是基本款,而將AI自動化、電動車、元宇宙稱為流行款;也有網友稱科技型基金為全餐,我將之稱為主菜,那麼AI自動化、電動車、元宇宙就是配菜,吃主菜才能吃飽,這是投資該如何配置的問題。
多年前綠能、氣候變遷、水資源等,在當時是一種新興產業,任何產業都需要有持續不斷、亮眼的需求,最終才能有豐厚的報酬,絕非只靠一時的話題就能撐起來。目前的AI自動化、電動車、元宇宙是夯話題,但可感受到未來的需求性。所以,科技型基金仍舊是我心中的一軍。
過去我把綠能相關基金列為三軍,近幾年因氣候異常,綠電等相關基金又再度被關注,有人問,現在是否應重做評估?沒錯,各國政府是開始重視它,但仔細想想,2021年至今所有綠能發電都不如預期,要水沒水(水力發電)、要風沒風(風力發電)、要太陽沒太陽(太陽能發電),最終短少的部分還是要借助傳統發電。
歐美國家用天然氣發電,但天然氣因烏俄戰爭漲翻天;亞洲國家用煤發電,煤價飆漲、中國限電。綠能發電確實是趨勢,但要克服的因素很多,如價格,故現階段我會將綠能調整為二軍。
回到烏俄戰爭引發歐洲能源提早轉型,近期歐盟提出REPowerEU計畫,希望在2030年之前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因此,要不要買此類相關基金,再度讓許多人關切。
我的建議是,綠能長期趨勢向上無誤,但上升的角度與科技或其他一軍基金相比,還是有差距,目前無法列為主餐,只能先列為配菜。至於買或不買?完全是個人抉擇的問題,或是投資配置的問題。
一軍(美股、台股、科技基金)已經買滿、買齊的人,可以布局此類新能源基金,但建議金額不要太大,就用慢慢累積的心態投資。

蕭碧燕

曾任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定時定額買基金從沒賠過錢,並大力推廣定時定額投資法,有「定時定額教母」之稱。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